第24部分(第2/4 页)
。”谢字在他夫妻面前,有些虚假了。
“嗯。”四福晋见我点了头,满意地结束了这个话题,又扭头看向如画,“如画,来时我倒忘了,你回去嘱咐小厨房,晚上爷要过来用晚饭,今儿爷吃斋,让他们别弄油荤了。”
“是。”
“哦,对了,”如画转身要离去,四福晋又叫住了她,“还一桩,今儿我娘家送来的两匹缎子,你回去取了,给静怡和玉淑送去,就说我嫌颜色不合,给她们穿吧。”
“主子,是给李侧福晋和年侧福晋各一匹吗?”
“嗯。”
“颜色可有别?”
“嗯……先拿给玉淑看看。”
“是。”
看着如画退出去关上了门,四福晋的目光转而落在我眼中,那笑越加添了暖意,却不急于开口,只是端详着,端详着。我心中有些纳闷儿,却也不好先开口,浸在她的目光中悄悄按捺自己的不自在,略略低了头,谁知她竟抬手抚了我前额的发,我略一怔,想躲又恐唐突,赶紧屏住,任她柔软的抚摸顺着鬓慢慢地下滑,这突如其来的亲密让我越发不知所措,对上她的目光,更觉一怔,这温暖怎么……如此“母性”……
“吟秋,今儿我来是有话,只是不知当问不当问?”
“福晋于吟秋有再生之恩,有什么话,您,您只管问。”
“张师傅的书稿成了后,你有何打算?”
“我……”本是想好的话,到了口边却想起了在父亲墓前与四阿哥的约定,于是犹豫着,不知该怎么答。
“没有个可靠的去处,是不是?”我的反应像是她意料之中,微笑着接了我的尴尬,“别怕,张师傅与我们爷数载师生,情谊深厚,怎会让你两度成孤,没了去处。”
“哦,不,”想来她是误会了,我赶紧解释,“其实,不是没有去处,只是走之前要做的事太多,我说不准何时成行。”
“哦?是吗?”她是真的惊讶,细眉微挑,认真地问,“要去哪里?”
“回西洋,投奔姑母。”
“西洋?”这个词像是匪夷所思,她的眼中一闪掠过了什么,我没有把握到,转而她的表情又恢复了刚才的平静,“太远
44、第四十四章 四府的责任 (捉虫) 。。。
了,你一个姑娘家,如何去得了?”
“其实也……”
“更况,张师傅走了,那边厢的亲眷究竟于你如何,又怎么说的准,”她摇了摇头,“依我看,不指望为好。”
她的神色竟是凝重,握我的手也用力了些,像怕我即刻离去,受了颠簸,又错投了人家。我心里一暖,竟是觉得有些道理,毕竟,自我来到这里再不曾与那姑妈见过面,究竟是怎样,实在说不准。
看我也犹豫,她又带了亲切的笑,“你放心,我既收留了你,就一定不会半途撒手,定要给姑娘一个稳妥的去处。”
“福晋,您……”我开始疑惑,她反复地强调“去处”两个字,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吟秋,康熙三十八年,皇阿玛巡幸塞外,你可也去了?”
我猛地一怔……
“那年,爷和我也随了驾。倒记得十三弟有些日子常跟咱们念叨一个人,说是和她常说笑,又一起在草原上看星星,还感叹说,有的人万里之遥,一句话,却就是有缘……”
我的手不由得攥紧了衣襟……
“那个女孩儿,是你吧?”四福晋的声音不急不缓,仿佛在讲述一个与我们都不相干的故事,“那天,他和十弟打架受了伤,我派人去找,却哪儿都找不到。他,可是在你的帐子里?”
她的眼中是我呆然的脸庞,思绪飘飞凌乱,找不到她说的那段记忆……
“晚上我去看他,见他手臂受了伤,却仍是兴冲冲地在吹箫,还跟我抱怨,这雨怎么下起来没完,说是答应了要带她去骑马、吹箫。可谁知前后就一两天的功夫,这十三弟就再不提了,问也不说,只是笑着摇头。那时我也当不过是小孩子家,三两天的情谊。”
小孩子家……三两天的情谊……小孩子家……三两天的情谊……
“可那天,他来了,你笑了,又是手牵了手,又是一句话就随他走了,我才知道,这小孩儿家啊,也终是长大了。”说着,她拍着我的手,了然似地笑出了声。
我被她的笑声惊醒,“福晋……”
“吟秋,你今年也虚岁十六了吧?”
“……嗯。”
“我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