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到:“兄台高才,小弟实在佩服,兄台可否将下联示下,不然小弟以后吃饭都吃不香了!”
刘起抬头看了看大船上的人,一个个都盯着他,就连府台大人林远也对他露出赞赏之意,不过这人怕出名猪怕壮,何况现在刚来这里,连个户口都没有,万一被府台大人知道了,说不定还要抓自己去坐牢。刘起一时为难,有点后悔当初来出这个头,想了半天才说到:“各位,我现在独自驾舟上岸,到了岸边后自然会将下联留下,请各位稍侯片刻。”
说完,刘起摇起小舟的撸朝岸边驶去,大船上众人哪里料到刘起说走就走,也不知道他唱的是哪一出,林远正要下令拦截,被林照一把拦住:“爹,让他去吧,孩儿与他交好,日后要找他简单的很。”林远听到自己儿子的话,缓了手。刚才刘起的对联已经将他征服了,心下只想询问刘起祖籍,只要他愿意,迁徙到苏州完全没有问题嘛。
刘起心中多滤,在这个年代才子的地位,远超常人,有真才学得到大家认可者。即便身份不明,地方为了笼络人才给他们安排一个合理的身份实在是太常见了,甚至有的州府每年招纳读书人进学,都设了很多奖励制度,就是为了让别处的优才生来自己地头上读书,慢慢的变成自己人。
林远被儿子拦下,心里也急的很,眼看着一个大才子就这样不见了。只好把希望寄托与自己的儿子身上,不停的叮嘱一定要找到刘起,又在原熙的一番怂恿下,将今年诗会头名给了刘起。
刘起驾着小舟穿梭到岸边桥心处,爬上桥洞里,众人只见小舟过了桥就没了刘起的人影,以为刘起钻到舟棚里去了,一路追赶着不计其数,还有一部分方松与晓青的忠实粉丝,在那里等候他们下船,要个签名什么的!
刘起慢慢爬到桥头,见众人去追赶小舟,急忙从口袋里掏出自制的碳笔,在桥头“苏水河畔苏水桥,游人文客凭风骚,
把扇摇的舟如梭,灯红酒绿大鲜朝。”四句诗后写下了下联,抬头见到这四句诗最后一句灯红酒绿实在是太庸俗,想到难民成堆,他们还有心情在这里吃酒吟诗,心头一火,抬笔写下四字!一切妥当后,才勾着腰一路小跑,回自己城南乞丐庙去了。
林远与众人下船后,迫不及待的寻找刘起留下的下联,差遣众人去找了半天,终于被一个衙役在桥头发现黑黑的一句,当下众人赶到桥头。
“八音齐鸣,笛清怎比萧合。”
晓青公子忍不住拍掌急呼:“绝,绝了!大将军狄青与大文臣萧何,这一副对联真是丝毫不偏,上联赞文,下联赞武,偏偏又是对的这么奇巧工整,当真是绝了!”
(狄青,在这里是汉武将,与历史有出入,请大家勿怪!)
众人纷纷点头,方松抬头见到灯火酒绿下面的死个小黑字,一声惊讶:“啊!这人胆大,竟然敢如此狂言!”
众人随眼瞧去,只见那墙上写着:“等我救你大鲜朝”
林远吓的一哆嗦,连忙窜到墙边,抬起袖子将这四个小字摸去,低声说到:“不准外传,此人定是不明世事!”背后早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四个字若是被外训官员,或者好事之人临摹下来告上去,足够他掉脑袋了。
原熙与林照互相一愣眼,这个刘起真是不怕死之人。
第四章 素描与诗(上)
上次从苏水河跑回来以后,刘起在乞丐庙里躲了几天,每日跟几个乞丐兄弟打听外面风声,可怜那些乞丐每天讨的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去关心什么才子佳话。
刘起在庙里饿的实在抗不住了,只要继续到东大街代人写信。一路上遮遮掩掩看谁都心虚,到了以前常开摊的地儿,把心一横放下了板凳木桌就算开张了。
东大街算的上是苏州府的一条繁华街市,楼铺林立,商贩来往好不热闹。刘起这一个月以来每天上午将摊开了,便看着左右商往,对于古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初步了解,当然偶而也可以看见八抬的大轿,红顶子官员来这聚銮楼喝酒。
哪家的小姐出门买点胭脂水粉的也逃不过刘起的眼睛,时间长了刘起也开始觉得乏味,想想庙中乞丐与城外难民,这里哪里瞧的出一丝悲凉气息。
不多一会儿,迎面走来两人,束腰盘锦,冠冕堂皇。隔着木桌向刘起询问:“这位可是今年诗会头名?刘起刘才子?”
刘起以为客人求信,远远就注意到他们,平日里来这里求信的多半都是贫穷百姓,看这二人的行头一点也不像不识字之人,听到他们问自己诗会头名,心中一惊,暗道“完了,老子终于还是被发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