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孔子的人生旅程:从鲁国到齐国,再到吴国的传奇(第1/2 页)
345、孔子的人生旅程:从鲁国到齐国,再到吴国的传奇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事情得罪了鲁昭公,昭公带领军队攻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一起反击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逃往齐国,齐国接纳了昭公。不久之后,鲁国陷入混乱。孔子前往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希望能够通过他接触到景公。孔子与齐国的太师讨论音乐,听到了《韶》的演奏,便学习了起来,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味道,齐国人因此称赞他。 景公向孔子请教政治,孔子回答说:“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说得好!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也无法享用!”后来,景公再次向孔子请教政治,孔子说:“政治在于节约开支。”景公对此表示赞同,并准备封孔子为尼谿田的领主。晏婴进言说:“那些儒者滑稽可笑,无法遵守法度;他们傲慢自大,不适合做下属;他们过分悲伤,破费财物进行厚葬,不适合做普通人;他们四处游说,乞求贷款,不适合治理国家。自从大贤人去世后,周朝衰微,礼乐已经中断。现在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执行登降之礼,急促地遵循节拍,几代人都无法穷尽他的学问,当年也无法彻底了解他的礼仪。君主要想用他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先让人民变得细致的方法。”后来,景公虽然敬重孔子,但不再询问他的礼仪。有一天,景公对孔子说:“我把季氏托付给你,但我无法这样做。”于是,孔子在季孟之间等待。齐国的士人想要害孔子,孔子得知后,景公说:“我已经老了,无法再利用你了。”孔子于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昭公在齐国乾侯去世,定公即位。定公在位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桓子继承了他的位置。季桓子挖井时发现了一个土缶,里面像羊一样的东西,他问孔子:“这是狗吗?”孔子回答说:“据我所知,这是羊。我听说过,木石中会有怪异的夔和罔阆,水中会有怪异的龙和罔象,土中会有怪异的坟羊。” 吴国攻打越国,攻下了会稽山,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骨节,可以装满一辆车。吴国派使者问孔子:“这个骨节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大禹在会稽山召集了群神,防风氏最后到达,大禹杀了他,他的骨节可以装满一辆车,这是最大的。”吴国的使者问:“谁是神?”孔子回答说:“山川的神足以统治天下,他们的守护者是神,社稷的守护者是公侯,他们都属于王者。”使者问:“防风是什么守护?”孔子回答说:“汪罔氏的君主守卫着封、禺两座山,姓厘。在虞、夏、商时期被称为汪罔,在周朝被称为长翟,现在被称为大人。”使者问:“人有多高?”孔子回答说:“僬侥氏三尺高,是最矮的。高的不超过十尺,这是极限。”吴国的使者于是说:“圣人真是博学多才!” 桓子的宠臣仲梁怀与阳虎有矛盾,阳虎想要驱逐怀,但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那一年秋天,怀变得更加傲慢,阳虎逮捕了怀。桓子愤怒,阳虎趁机囚禁了桓子,并与他结盟后释放了他。阳虎因此更加轻视季氏。季氏也在公室中越分,陪臣掌握了国家政权,导致鲁国的大夫以下都越分离开了正道。因此,孔子不再仕于鲁国,退而修习诗书礼乐,他的弟子越来越多,甚至有从远方来的人,都愿意向他学习。 读完这段关于孔子生平的历史,我深受启发。这不仅是一个伟人的一生,也是个人与历史交织的生动范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诞生、成长和影响力,无不反映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智慧。 孔子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出生,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子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礼仪的热爱和模仿,这预示着他将来将成为一位伟大的礼仪专家和教育家。 孔子长大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境,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和礼仪的追求。他曾担任季氏的史官,负责记录和计量公平,也曾担任司职吏,管理畜牲繁殖。他的努力和才智最终得到了认可,被任命为司空。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追求更高的理想,离开鲁国,被驱逐出齐国,又被迫离开宋国和卫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困,最终返回了鲁国。 孔子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他的时代,而是延续至今。他的教导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仁爱”、“中庸”、“礼治”等观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应用。 读完这段历史,我对孔子的人格和思想深深敬佩。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