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 页)
哪怕速度慢点。但是却能保证不会被人卡脖子。”王小明说道。自己做地薯片跟蔬菜每天都是大批量生产。薯片还好些。每天是固定地。七点二吨。一辆大货车就可以拉完。跑遍全国三十辆大货车就足够了。但是蔬菜则不到。每天都是上百吨。有时甚至是二百多吨。几天下来就是堆积如山。根本运输不过来。
“可是我们地资金现在却不多。今年村里要修路。你可以承诺捐五十万地。而蔬菜厂也是新建地。加上流动资金。能拿出来地实在不多啊。”邹援朝说道。
“没关系。我们又不一次性买足。先买个十辆八辆。组建一个车队。以后每个月慢慢地增加。不用半年我们就能有一个上规模地车队。”王小明说道。
“那行。我们还可以向市火车站跟省火车车租车皮。就算三塘火车站不给我们车皮。其他火车站还是一样。”邹援朝说道。
“好。明天我就先去省城。”邹援朝说道。王小明把事情定了基调。他只需要具体实施就简单得多。菜公司周强地办公室。
“王得胜,我听说你让三塘火车站给我们预留了二十几个车皮,而王小明那边却连一个车皮也弄不到?”周强昨天晚上接到了王小明的电话,虽然王小明是私营企业,但是他要做地却是为全镇老百姓卖菜,政府本来就应该扶持,但现在王得胜却在故意为难他们。
“周总,现在的车皮可是越来越紧张,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收购蔬菜,我们总不能把自己的车皮让给别人吧,从三塘镇到北京可有上千公里,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到的,现在他们的菜堆积如山你心痛,如果我们自己的菜堆积如山呢?如果你愿意把我们的车皮让一些给他们,那我无话可说马上去办。”王得胜说道。
“不用了,蔬菜收购的事怎么样了?”周强问道。
“随时可以。”王得胜道,本来一个星期前就可以收购蔬菜,只不过进口的设备有点水土不服,一次在调试当中,他们地设备可不像王小明那样是上门服务,而是由县蔬菜公司派技术人员到美国去学习培训,你想,S县有几个既有说英语又可能当技术员的?在美国培训了近一个月,回来之后还是得经常打越洋电话咨询,而且每次通话时还得带个翻译。
“今晚在全县各个电视台发通知,从明天开始正式收购蔬菜。”周强说道。
“可是财政局那边的收购资金还没到位,没钱怎么收菜?”王得胜问道。
“王得胜,你一问这个问题人家就会知道你肯定没在政府部门任过事,收农民的菜还用什么钱啊,直接打白条,等我们从北京的经销商那里拿到货款之后再付给他们。”周强说道,这次蔬菜公司的预算可以说是一再超支,到目前为止投资近一千二百万元,差不多比预算高出了一倍,要是按王小明的核算,那更是超过一倍不止。
“啊,那要翻章吗?”王得胜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他以前倒是经常收白条,像三塘镇政府来铸管厂要这要那的,最后都是打白条,可没想到今天自己也要给别人开白条了。
“那当然得盖章,这个章子代表的就是政府公信力,没有这个章谁敢把菜赊给我们?”周强说道,他说地完全没错,农民就是相信政府地公信力,可是如果一旦政府不讲信用呢?那政府的形象、公信力、信誉、诚信都会慢慢地降低,直到有一天,人们视白条如洪水猛兽。
县蔬菜公司是提前一天收购蔬菜,公司要明天才会正式开始加工,今天只是准备原材料罢了。
“你们怎么不付现钱的?”当第一位送菜户兴高采烈的把菜全部称完之后去结账,他才知道,县蔬菜公司的价格非但比三塘镇那边的价格要低一分钱一斤,而且还不是给现钱,一张白条上面盖个公章。
“不是不付现钱,而是要等一段时间,你想,我怎么能知道你们送来的菜是新鲜的呢?再说了,这条子可以抵农业税的,我们是国营企业,难道还会骗你的钱不成?”王得胜说道。
农民不管你会不会骗他,他们只是觉得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是最稳妥的,回去之后腰里装着票子,走起路来腰杆子也挺得直一些。
而在后面的人听到今天竟然没有现钱收之后,一片唏嘘,很多人还在想着拿了钱就顺便去县城给家里买点东西,现在倒好,连运费还得自己贴。
而还有一部分人已经准备让自己雇的司机掉头,去三塘镇,去王家村找大可蔬菜厂,那里能拿到现钱,辛苦了几个月却不能拿到钱,这让他们如何觉得踏实?
可是今天邹援朝不在,大可蔬菜厂会收购外地的蔬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