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材不能使用,所以易老爷子又让洪浩准备了一块无机玻璃,消毒后备用。
易老爷子将这块消毒后的玻璃,放置在病人的破损颅骨处,准确接位,放置颅内引流管。术毕,病人被推回急诊科监护室进行观察。
最后易鼎然写好了医嘱:术后生命体征观察,30分钟一次;观察记录引流液,30分钟一次。
走出急诊室,易鼎然已是满头大汗,浑身虚弱无力。他年龄毕竟大了,这个高难度手术几乎让他耗费掉了所有体力,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但看到民航教官充满期待的眼神,易鼎然顿时觉得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再累也值得。
拯救病患的生命,不正是医者的职责所在吗?
他为此深感欣慰。
。 想看书来
第75节:第八章 元凶浮出水面(1)
第八章 元凶浮出水面
1
脑外科监护室最终还是被关闭了,不是易老爷子的电话起了作用,而是靠冷豪诚。
冷豪诚以新加坡籍香港人的身份,向卫生局施加压力,又让远在香港的父亲向香港报纸透漏了些许风声。香港报社的记者连夜赶乘飞机来到海岸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想要采访内幕。
重重压力之下,肖院长无法再只手遮天,反正脑外科出事是在他上任之前,即使章彪被追究责任,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很无奈,有时候在海岸市办事,还是外来的和尚能念经。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呢?
卫生局为了在香港媒体面前装样子,特别聘请发现霍乱杆菌病毒的江洋与杜单,到脑外科来指导工作,同时又宣布章彪主任暂时下岗。
反正易安医院还在前期装修中,为了早日搞清霍乱病毒的来源,江洋与杜单又一次来到了附属医院,但迎接他们的却依然是脑外科医生护士们冷漠的眼光。别忘了,正是江洋和杜单曝光了霍乱疫情,才让整个脑外科名声扫地,几乎再没病人愿意住院。没人住院,就意味着医生、护士只能拿基本工资,没有任何岗位补贴和绩效奖金。
这又如何不让脑外科的医生、护士对江洋和杜单怀恨在心呢?
但江洋和杜单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现在他们只想尽快找出霍乱病菌进入脑外科监护室的途径。
此次新型霍乱,症状并非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而是表现为高热。脑外科监护室死者的遗体从确认霍乱疫情那时起,就全部被隔离封闭。脑外科和脑科专科手术室被二重封锁,除了病人遗体和脑外科之外,整个附属医院也进行了全方位消毒,并通报防疫部门。
江洋和杜单穿着隔离衣,在脑外科及手术室泡了好几天,对所有手术器材进行排查式医学化验,希望能够筛检出引致霍乱爆发的顽凶。但在这些化验中,并未发现任何不妥之处。两人都很纳闷,这霍乱病菌到底是哪里来的?莫不成还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民学院那位重伤的学员终于从深度昏迷中苏醒,逐渐恢复了意识知觉。肢体活动恢复、脑功能恢复,从反应能力看来,易教授的手术只轻巧精确地拿掉了颅内血肿,正常脑组织没有受到丝毫损伤。经过测定,这位学员将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飞蓝天。
病人欢呼的时候,急诊科的主人洪浩的霉运也随之而来了。病人出院时,是洪浩亲自送他走出医院的,一边送,他一边叮咛着注意事项。
回到急诊科,洪浩就遭遇了肖院长那细小眼睛里折射出来的阴鸷光芒。洪浩预感到医院里正酝酿着一团看不见的暗火,正向他袭来。跟着老院长跌打滚爬,奋斗这么多年,他什么样的嘴脸没有见过?
果然,在暗中煽风点火的小人,比手术室里的医生还要忙。
肖院长突然间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宣布,医院员工全部下岗,然后全员重新竞争上岗,实行优化组合。明眼人都知道,肖院长这么做是为了培植党羽,打击异己。肖院长还美其名曰人事制度改革,还准备上报市里、省里,想要一箭双雕。如此这般,他既能借刀杀人,又能搏个改革家的称号。
洪浩首当其冲被裁掉急诊科主任的帽子,只安排他在急诊科门诊处理一些轻微的外科手术。
过去老院长手下的所有手术刀神,全部被排挤,都去了门诊。
医院里风传,以前的手术太老套了,新院长决心全面换血。肖院长将着手全力引进新设备和人才,让医院前进的脚步迈得更大,将医院建设成与世界医学前沿技术同步的一流医院,建设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