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2/4 页)
起事和再选他日毫无差别。
但不同的就在于其他地方的动态,白羽带来消息,大明四面楚歌,周边不少敌对势力同时发难,这让这次的起事时间成了绝佳良机。大明不可能倾国之力只对付自己,而不对付旁的敌人,那么己方的压力就减轻了不少,所以叛军的首领经过商议后同意大规模起义。
战火燃起,叛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大明大批军队来之前他们都是连连胜利。但是这次来的军队,并没有因为四面都有战事而减少,反倒是有增多的趋势,不光当地的驻军增多,就连京城三大营也来了,有彻底平息叛乱斩草除根的感觉。叛军紧张了,白羽的消息是准确的,倒是没有骗自己,大明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有了战事,沿海西北都不安宁。
但恐怖的是,看来明军准备分别击溃对手,集结力量击溃一方,再攻打下一方,而首站就是古田的叛军,古田叛军没有后悔,因为他们知道后悔是没有用的,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第八十七章 大海战时代
不过最终让古田叛军按兵不动,连退数十寨,收缩防线如临大敌的原因,乃是陆炳一伙装备精良的私军介入,他们浩浩荡荡的开入战区,为首高坐的正是龙影大将军陆炳。精兵强将人数占优的明军,根本没有大举进攻,除了安营扎寨不断地打造密不透风的营盘以外,也没有任何出击的军事行动。这与情报中,那性情火烈脾气较为暴躁的陆炳好不相同,以攻为守才是陆炳的特点,快攻诡道才是陆炳应该做的,可现在却按兵不动了。
于是古田叛军也不敢主动出击,反常必为妖,只能按兵不动,生怕中了陆炳的诡计。渐渐地,一连十天明军依旧没有任何行动,古田叛军沉不住气了,既然敌不动,就要诱敌深入,于是乎古田叛军很明智的退后了,留下几座空城给明军,希望明军占领城池,打破这种僵硬的格局,更是为了拉长明军的防线,形成兵力的分散。
在这点上,古田叛军是很高明的,而明军也因此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几座城池和数座寨子。但让他们瞠目结舌吃惊不已的是明军的行为,每个城池只派出了不到百人的军队占领,甚至一些小寨子只有寥寥数人驻防,根本没因为古田叛军的行为而打破明军应有的节奏。古田叛军侦查在侦查,却一无所获,于是更加奇怪了,只能彻底偃旗息鼓,谋定而动。
这一切都是因为陆炳这个怪才的到来,不过,陆炳真的来了吗?当然没有,此时的陆炳正和叶尔羌的大汗赛义德聊天呢。
—————————————————————————————————————
大明军方在西北边境按兵不动,在西南边境也是按兵不动,鄂尔多斯那边也是迟迟才由李祥带兵集结出兵的,最后倒是结局很好,算是来了场大胜,也是此次对外的首胜。之所以这几方的敌军都没有大规模进攻大明。而是相对保守的在自己可控范围内作战,乃是谁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
大家都知道这次攻击的还有其他几方的势力,在边境作战,大明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战并不积极,但是若是深入大明作战,大片分割大明的领土。大明就要与之拼命了。谁先动手,大明必定倾国之力敌之,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否则无法跟国人交代,领军将领更是要被圣上杀头。想想也是,江山就要不保了。任谁做皇帝都会紧张得。
但边境就不同了,边境之地大多荒凉,而大明朝廷虽然一直主张这些地方的所有权,也派出了相迎的官吏和政策去管理这些地方,但本心上却从未把这些地方和人民真正的当成大明的子民。
所以说,边境的重要性和中原以及江南,在皇上的心中地位是不同的。谁动大明腹地。谁就是动了皇帝的命脉,大明就要跟谁拼命。而如今情况有些不同,陆炳代行皇权,陆炳的脾气大家都知道,也就不敢马虎了。同样敌人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当出头鸟呢?谁也不傻,都希望另外己方先打起全面战争牵制兵力再说。
这几方的按兵不动,不代表大明全境毫无作为。早在李祥与鄂尔多斯大战之前。沈紫杉所督军的海军,就开始行动了。沈家财大气粗,海战备战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沈家和陆炳两方的商业地位。国家粮仓的东西且不说,剩下的食物是应有尽有,都不用国家招募,各地商户纷纷主动来献。
海战除了水师参战以外,还调用了很多有经验的渔民以及归顺朝廷招安纳降的水贼。在兵员赶来之前,财大气粗的沈家便把战船纷纷刷了一遍,即便是打仗也要打得好看漂亮。当然颜色统一也更便于指挥和辨别,知道沈紫杉是监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