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页)
用吧?”孙荣阴阳怪气的说道,孙晓瞪了孙荣一眼呵斥道:“混账东西,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给陆老爷赔礼。”孙荣闭上了嘴,却不见动作。
陆炳笑答:“无妨无妨,只要知府大人出面,再加上许洋兄的帮忙,凭你们孙家在登州府的地位,这等事情还不是举手之劳?”
“陆老爷见笑了,孙家哪里有这么大的威风,我不过是吃朝廷俸禄的一介小吏,哪里敢在乡间称霸,陆大人可切勿吓我啊,哈哈哈哈。”孙晓也不提孙荣刚才的无礼,打起了哈哈:“许洋啊,你说说,你愿不愿意把地方让给陆大人啊。”
许洋眼睛转了转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又不是我许洋的地盘,怎是我让给陆老爷的呢,不过陆老爷要是看中了在下的那薄利生意,但且取去便可,我许洋绝无二话。”
“不愧是我的外甥,那本官也说一句话,只要陆老爷能有用到我的地方,我决不推辞,所来公文只要合情合理,符合大明律法,我就一律批准。至于海防令和海禁令,我会适度的给陆老爷行方便的,咱们登州还算太平,没这么多海盗倭寇的,只不过朝廷有令,要是这事上面来检查的话,还得做做样子,到时候陆老爷帮忙配合就是了。太祖有令,不准片舟下海,如今圣上又再次颁布海禁令,这个陆老爷应该知道的,所以很多事情咱还得从长计议。”孙晓话分两头软硬参半,给陆炳含含糊糊的说道,但总体意思还是配合陆炳的。
陆炳不禁有些吃惊,早听说孙家的野蛮行为,若是这群人蛮不讲理非要跟自己争,那陆炳还觉得正常,到时候动用些京城的力量,不行再用些暴力手段,这倒也是顺理成章。可如今他们竟然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这与他们这活人在登州府的恶名一点都不相符。陆炳不禁感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同样,这也反映出孙家也绝非鲁莽之辈,着实有些脑子,故而日后还需多多提防。
陆炳与几人又闲聊了几句,便托故告辞了,几人出门相送。望着陆炳离开的背影,孙荣嘟囔道:“你们怎么这么窝囊啊,怎么也得争一番再勉强让给他,也好让他知咱们个人情,这么白白的松了,他能明白吗?”
许洋却冷哼一声道:“大哥啊,您能不能眼光放远一些,今日一见陆炳气场非同小可,说话谈吐更是显示他睿智聪慧,跟着等人交往,实实在在的胜过虚情假意,咱们想什么,人家或许早就猜到了。若是遮遮掩掩,故意绕弯反倒是事半功倍弄巧成拙了。而今不用怎地去做,咱们的人情他已经领了。且不说让他记住咱们的好,只要人家别记恨上咱就是好事儿了,你们没感觉到陆炳这人很可怕吗?尔虽不为君,却只觉伴虎之意,不寒而栗。”
孙晓点点头,然后叹了口气拍拍许洋的肩头道:“得舅舅真传者,也就你一人了。”
众人唏嘘一阵,便回去了。
第八十六章 戚景通的探亲假
陆炳得到了“营业许可”之后,开始大肆的采买造船用的木料,并相应地给木船包上铁皮,增加船体的强度,以提高抗浪能力和触礁的抵抗力,虽然换汤不换药,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铁皮生锈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但是已经算是在革新上迈进一步了。
给船包铁皮,就需要先打铁皮,铁皮的制造工艺远没有陆炳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这个年代能够打造铁皮的铁匠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乎铁匠铺相应地产生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同样有能人来投,所以铁匠铺里人才济济,都是些技艺精湛的铁匠师傅奔着陆炳每月十两银子的高薪而来的。贸易就是这样群居而繁荣,四里八乡甚至外地都有人开始从这里订铁具和兵器,于是乎良性循环,带动了市场的发展,这里继而连三的铁匠铺开起,最后被陆炳统一规划到一起,取名铁艺街。
同时造船需要的大量木材运来后,光造船厂的工人是不够忙活的,渔民们也前来帮忙,大家知道陆炳的为人,更听说了陆炳此举的用意,这为百姓造福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愿意帮忙。
同时各类木匠也来了,制造旗幡,制造风帆都需要人,还有陆炳订购统一的打渔服装,经过渔民的指导设计,最终定型,应对这些订单,几家大裁缝铺也相应的开业了,同时兼具各类旗幡制造。
陆炳坚持英雄不问处处的原则,只要是能人前来陆炳一律欢迎,至于以前干什么的陆炳并不在乎,只要之后不违法乱纪便可以了。
陆炳从西沙洼到小皂狭长的地带开设不同的渔场和市场,除了朝廷的海盐场外,其余的皆在陆炳的掌控之中。造船业的兴起,导致着来往手艺人的增多,相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