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页)
更高,但是说出来自己的名号,那些门房则是爱答不理的,慢慢悠悠的往院子里通秉去了,至于看座看茶那就甭想了,还有的门房阴阳怪气的责怪陆炳为啥不派个下人来先说一下。门房尚且如此,就更别提那家的主人了,陆炳倒也看的开,知道这等事情是人之常情。
不过像是武定侯家下人这般嚣张的还是少见的,用鼻子孔看人,说话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陆炳强忍着心中怒火没打的那门房屁滚尿流,但心中早就骂开了锅:娘的,你知道你们为啥去看大门不,就是因为狗眼看人低,狗才看大门,老子不过是现在失权一时,你便如此,待老子重振旗鼓了看不吓死你们。
当然陆炳并非是真的和这帮人制气,不过这事儿搁到谁身上,面对待遇急转的云泥之别,心中都是不太好受的。
其实按照规矩,陆炳应该先派个下人来通秉一声,问清这家主人,自家主人拜会时间是否合适,以防止人家有事儿或者并不在府上,待对方主人应了,再领着对方的下人前来邀请自家主人,邀请前去赴会。这虽然麻烦无比,但确实是拜访之道,这般正式为了防止有人不请自来到时候两边都不舒服,互相尴尬也不方便。
而往往直接登门拜访的,要么就是上官对下官,比如皇帝去谁家都是最后通知,当然这也牵扯了一个安全问题,但朝中大臣同理亦是如此。另一个情况便是两家相熟,亲密无间,不用通秉,就算通禀也是多是想问问在不在而已。
三则是级别不够,比如一个小官相见朝廷命官,估计还没进门就被门房赶走了,这也就是为啥总有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的由来,也不光是他们有些权势,更是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才得此“美誉”。
陆炳不是没有下人,不是级别不够,也不是与郭勋相熟,更不是位高于郭勋,而是一旦说了是锦衣卫大内佥事大内提刑按察司陆炳求见的时候,往往人们都是会避而不见的。这种情况从陆炳随朱厚熜进京,初有官职在身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陆炳代表的便是皇帝,势力庞大旁人不敢惹,这才客气相迎的,实则内心还是有些抵触。
不是陆炳这人不好,陆炳相来谦虚,在朝中从不嚣张,不管得不得势,也绝不欺负旁人,之所以百官现在抵触陆炳的原因,除了因为现在落魄了,其根本原因还有三。
第一在文臣眼中陆炳不过是一粗鄙武人,但在武人眼中陆炳与文官走得近,所以四六不靠不伦不类。文武两方阵营都不能容得下他,唯独不属于体系内的锦衣卫较为适合陆炳的发展,而陆炳父辈陆松的人脉也在锦衣卫居多,可是锦衣卫本就是情报机关,对圣意的把握很是准确。现在跟陆炳来往密切不是帮陆炳,反倒是害了陆炳,会让圣上认为陆炳在积攒力量,拉帮结伙私结党羽。
第二在郭勋这等王公贵胄靠祖宗福荫的官员眼中,陆炳不过是一草民,种不如他们。的确陆炳的祖父陆墀不过是一锦衣卫总旗,而陆松若不是因为去了安陆州,成了兴王府的一名仪卫司典杖。后来随王龙兴,朱厚熜当上了皇帝,陆炳才有了今天。
若仅仅靠父荫,陆炳最多也就是等陆松死后,世袭一个总旗的位置,先前杨廷和罢免冗官,消减锦衣卫世袭闲职,若朱厚熜没当上皇帝,说不定此时陆炳连世袭总旗的位置也没了,充其量也就是一兴王府的家丁。人家先祖是开国元勋,或者三公三少,而陆炳不过是低级武官的子弟,两方有阶级差别,能混到一起去那才是奇了怪呢。
第三在多数官员那里,虽然他们都看到了陆炳的功绩和作为以及努力,但是陆炳依然没有多少地位,因为他的一切是靠着皇帝的眷顾给的,而非自己考取和慢慢熬出来的,就如同现在一般没了皇帝的庇护,那就一点权势也没有了。
你想人家拼了大半辈子才混个佥事,陆炳这才二十多岁就身为佥事,换谁也都会心里不平衡的,陆炳官职升的越快,拉的仇恨也越多,现在陆炳失了势,那些嫉妒或者瞧不上陆炳的官员,虽然不至于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但也会在家里偷偷喝上一杯,得意的笑上一笑。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升官的路数不一样,自然就走到不到一块去。
当然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就是陆炳多次从事反贪工作,不论南北杀了不少贪官污吏,从而也就得罪了不少这些官员在京城的庇护伞。现在陆炳失去了皇帝的宠信,便彻底沦为了众矢之的,这样的陆炳谁还愿意搭理?
不光讨厌陆炳的不愿理他,就连和陆炳平曰利关系不错的,也因为陆炳现在仇家以成倍速度猛增这一实情,而对陆炳避而远之了。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陆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