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姓死战不敌,举家殉国;交趾军开进,屠杀城内军民五万八千余人。北宋震怒,以郭逵为主帅,大军南下攻入交趾境内,一雪前耻。
史实的基调是悲壮的,为了缓解这样的情绪,电影以苏缄的长子苏子元为主角。
交趾进攻时,苏子元本来在桂州任一小官,时值年节,与妻、子到邕州城过年。举家团圆的时刻,谁也想不到祸事降临。苏缄只让苏子元返回桂州,留下全家,以表达誓死守护邕州城的决心,鼓舞城内军民士气。
在电影剧本中,苏子元为了拯救家人、百姓的危难,离开邕州城后便全力奔走,劝说桂州知州刘彝发兵救援。刘彝在对交趾的政策上与苏缄有过节,私怨颇深,又怯战畏战,不敢救援。苏子元反复劝说,刘彝最终只派都监张守节率领部分人马救援。苏子元认为此举必遭对方围城打援,劝刘彝三思,无果,便前往安南招讨使赵卨处求救。
安南招讨使赵卨与身为招讨副使的宦官李宪矛盾重重,李宪四处设绊,宋军寸步难行。苏子元苦苦恳求二人以大局为重,赵卨深受感动,写信给当朝宰相王安石。终于在王安石的干预下,李宪被撤换,老将郭逵任新招讨使,赵卨为其副使。
大军即将开拔,不想邕州城破消息传来,苏子元悲痛万分,誓要为冤魂讨回公道。
他跟随郭逵大军南下,为郭逵建言献策;交趾军经历邕州城一战,士气已尽,畏惧宋军威势而撤退出邕州城。
回到如同人间地狱般的邕州城,苏子元失声痛哭。
郭逵领军逐渐收复宋土,并追击至交趾境内,报仇雪耻。苏子元留在邕州城,一心一意为幸存的百姓重建家园。
结局处宋神宗召见了苏子元,嘉奖苏家一门,并钦命苏子元为邕州通判。重建新邕州城的使命,摆在了苏子元面前。
“‘风雨河山’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太大了,不够贴切。”沈执在休息处跟自家弟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那你想个贴切的跟付导说去。”
“别呀,我开玩笑的。”
“我认真的,”沈携拿出手机瞄了一眼。没有新短信。“付导也只是暂定名。现在大规模宣传还没开始,换个名字不难,也有先例。你给他一个好建议,交情就算是有了。”
于是沈执开始认真思考新名字——十秒之后:“差点被你带偏了!我们说正事。”
“你的正事不是已经干完了?”
“护送粟叔叔是正事,关心你也是正事。说吧,是不是遇上好事了?”
沈携轻轻勾起嘴角。
“你不是已经知道了?”
“想从你嘴里掏出点东西怎么就这么难。”沈执啧啧两声,“做哥哥的只有亲自来看看情况了。”
沈携微微皱眉。
“不用瞒我了。看你这样子就像是在等谁的消息,以我野性的直觉来看,肯定跟舒旷有关。”
沈携挑挑眉,不置可否。
《风雨河山》请的动作指导是班可适,今天就带人进组。沈携猜想舒旷也会一起来;只是,假如舒旷要来,应该会先跟他打一声招呼。眼看预定时间要到了,却没有舒旷的消息。
一辆面包车开进场地,从车上陆续跳下了几个熟面孔。圆梦行动的时候沈携就认识他们了,都是老班的人。
见弟弟站起来张望,沈执忙往那个方向看过去。他见过舒旷的照片,立刻就认出正从车上搬器材的一个青年来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本人。
“怎么还让他搬东西?屈才了吧?”
沈携轻描淡写:“怕是他自己要求的。”
“你不过去打招呼?”沈执眯起眼睛。
“不了。”沈携坐下来,“影响不好。”
沈执轻笑起来:“原来弟弟还清醒着,知道维护自己的形象。”
沈携面色不改:“是对他影响不好。”
边说着,边打开手机,给对方发去短信。沈执斜着眼睛想瞄两眼内容,无奈角度不好,光看到屏幕的反光了。
“我从前就想着,要是在你心里最信任的人排名,那个‘大哥哥’一定排在第一位。”沈执叹口气,“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以前的‘大哥哥’跟现在的舒旷,不一定是一个人。不说你小时候的记忆有多准,就算是准的,说不定也变了。一个人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正是思想观念变化最剧烈的阶段。你的信任……或许要收一点为好。”
沈携按下“发送”,抬起头来。
“变的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