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页)
自主创业的同一时间,执教于河海大学的人民教师周海江,辞去教师职位,到父亲前途未卜的企业和他一起创业,而被媒体报道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
年底,大学教师的周海江接到父亲周耀庭的口信,要他辞去工作,回家帮忙打理无锡港下镇的针织厂,“我特别需要你回来,我们厂里直到1987年,都没有一个大学生。你要是回来了,可以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回到四年前,乡政府将行将倒闭的“港下针织厂”扔给了“生产大队”专管工业的大队长周耀庭。周队长接手时,工厂基本上停产,库存堆积如山。厂信誉不好,周耀庭写个人担保书给银行,贷到6500元,够买一吨棉纱。厂欠钱太多,好难才找到一家不欠钱的染色厂,染完后刚把布装上船,对方财务追出来,说染色费没有付,把布全搬了回去。工人们看到空船回来,一片绝望。周耀庭亲自率众到各乡镇摆地摊,挑着上百斤的内衣走村串巷……集资筹款,到上海请“星期天工程师”,4个月,针织厂活了——这就是周海江所描绘的创业期的周耀庭。
听说周海江辞职,他的母亲大发雷霆。周家共有子女三个,周海江是家中长子。因为家境贫困,三个孩子中只能供一人上大学。周海江成绩最好,弟弟妹妹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哥哥。周海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考上深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海大学当教师,跳出龙门的他成为全家人的骄傲与希望。如今又回来,他的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同样,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周海江老师,回到乡镇企业工作,无疑承受着巨大的落差,何况还从工人做起。车间工人、厂部办公室秘书、车间主任、计划科长……五年后,周海江成为红豆集团国际发展公司的总经理。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10)
毕竟大学毕业,又当过高校老师,周海江视野确实比父亲要远。在80年代末,许多企业连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品牌时,周海江力排众议,拿出工厂全年利润160万元,在电视台做广告。实践证明,160万产生的效果比现在个亿还好,产品销路拓展,红豆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昆仑》第5期,刊登了毕淑敏中篇小说《送你一条红地毯》:一个优哉游哉的家庭,遭到了地震般的袭击。门第的沟坎,官家的尊贵,居高临下的优越,无可奈何的虚荣,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商品经济生活的变化中重新选择、调整和变异,最终须臾间被打得七零八落。人生的价值,奋斗的目标,在金钱的炼狱中翻滚重铸。
透过小说,是改革的社会在阵痛中的洗礼、召唤、蜕变与塑就——这扇无法躲避八面来风的窗口,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思考。
年度延伸人物:华为BOSS任正非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势不可挡的攻击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功,为任正非赢得了西方媒体的尊敬。事实上在此之前,为人低调、从不走向幕前的任正非,已经被视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神秘“教父”。
——《世界经理人》“15年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的评语
《蓝血企业》一书指出,“世界上伟大企业的缔造者大概三分之一出身军队、三分之一是虔诚的信徒、三分之一是技术天才。”华为的缔造者任正非,就属于第一个三分之一——出身军队。有人把出身军人的企业家称为蓝血企业家,任正非这位蓝血企业家创造了“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的奇迹。
“华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华为。”一句话足见任正非与华为这个让国际巨头头疼的中国企业的渊源。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2万元人民币的资创办了不起眼的小公司——华为。最初两年,华为凭借代销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换机淘得了第一桶金,有了活下来的机会。
已有了一定积累的华为,不甘为他人作嫁衣裳,决定走一条“与狼共舞”的自主研发之路。任正非看到了新的市场盲点——国内程控交换技术的匮乏。从1992年开始,任正非孤注一掷研制C&C08交换机,三年后,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诞生。这意味着华为在国内通信市场已有了占有一席之地的资本。
可是,刚刚缓过第一口气的华为,又一脚陷进了“前有狼,后有虎”的生存夹缝中,国内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国外竞争对手在国门口虎视眈眈。任正非感慨万千,“华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选择通信产品,没想到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