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页)
先于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应召。后果然以高官被聘,后人称之为‘终南捷径’;无奈而隐,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他们隐居只是不愿与清廷合作无奈而隐,其实心中最热心于时局;真隐而仕,开始时乃真隐,时机到时立马出山,商周时的姜子牙,元末的刘伯温,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了。”
“真隐呢?”莫残听着觉得有趣儿。
“老子、庄子、鬼谷子和创绘‘太极图’的陈抟。这些人才是真真正正的隐士,官场失意以及文人落魄的隐士们。都还远没达到这样的大境界。”
“那陶渊明呢?课文中称他为古今第一隐士。”莫残说。
“陶翁二十多岁开始出仕,之后时仕时隐,隐隐仕仕,且都是做的一些小官,四十多岁时还出任彭泽县令,想想还是觉得委屈于是卸任,自此彻底归隐田园。官至暮年才归隐怎能算得上古今第一隐士呢?如此美誉皆源于他那首《归去来辞》中的两句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太有名了。”甄无名颇为不屑的说道。
莫残想问问他属于哪一类的隐士,但感觉似乎有些唐突,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莫老弟,你说说要寻找的是什么人?”甄无名问道。
“他们是来自大清属国暹罗的僧人,身穿红色袈裟,与中原僧侣装束不一样。”
“哦,是特意前来终南山隐居的么?”
“这个,”莫残不愿意明说,于是含糊其辞道,“可能隐居一段时间吧。”
甄无名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说道:“会不会是来参加五番聚会的?”
“什么‘五番聚会’?”莫残不解。
“终南山深处有一位神秘隐士,人称‘黄番老怪’,从不出谷外人难得一见,据说每隔数年便会邀请青红白黑四怪前来聚餐,十分的诡异。”
“都是些什么人?”
“有来自琉球的青番老怪、南海的红番老怪、回疆的白番老怪和关外的黑番老怪,数十年前这几个人在江湖上可都是赫赫有名的。”甄无名解释说。
“天南地北大老远跑来就为了聚餐吃顿饭么?”
甄无名嘿嘿一笑道:“那可不是普通的聚餐,据说吃的东西乃是天下罕见之物。”
“什么罕见之物?”莫残饶有兴趣的问。
“灵界异兽。”甄无名神秘的说道。
莫残闻言心中一凛,隐约感觉到了枋长老此次来终南山的意图。
“五番老怪的聚餐是什么时候?”
“二月十五,就在降圣节的那天午时。”
“我也想去瞧瞧,说不定还能打探到那些朋友的下落。”
甄无名沉吟道:“黄番老怪居住的那条山谷十分隐秘,据说里面暗设机关重重,外人恐怕是难以进得去,弄不好就出不来了。”
“甄先生,只要告诉我那条山谷在哪儿就行。”
“其实老夫也没去过,终南山主脉东西走向,支脉都是南北向有一百七十余条,这些峡谷进深大都在二三十里上下,据说黄番老怪在一名叫‘地肺谷’的地方,从老夫这里过去大约要走两三天的山路。”
莫残盘算着距二月十五还有四五天的时间,倒不急于马上赶去,今晚就在甄无名的茅舍中借住一宿明日再出发也不迟,这样可以多了解一下有关终南山的情况。
“‘地肺谷’这名字听着好奇怪啊。”莫残说道。
“莫老弟有所不知,终南山在《史记。夏本纪》中就叫做‘地肺山’,据说远古时期此山灵气冠绝中原,堪比人之肺。地肺谷,顾名思义那里的灵气应该是相当充沛的。”甄无名解释说。
难道又是一处灵界通道,不然黄番老怪哪儿来的灵界异兽呢?若是这样,枋长老很可能还没有凑齐五行妖丹,想来到地肺谷碰碰运气,莫残心下寻思着。
“莫老弟,不是老夫好奇,你这么年轻就与异国僧人都有交往,实属少有啊,你的这位叫洞洞的伴儿明显是兽类,竟然识得人语更是令人吃惊,想必你的来历定然不凡。”甄无名说道。
莫残笑了笑,解释道:“洞洞虽是兽类,但自幼便与我在一起生活,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人的语言。在我们云南,有不少来自暹罗、缅甸和南掌的人在经商做买卖,寺庙里各国僧人也不鲜见,与中原大不一样。”
“哦,原来如此,老夫在山中隐居数十年,对外界所知甚少,孤陋寡闻切莫见笑。”
“甄先生,像您这样隐居除了种种菜读读书,就不做别的什么事儿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