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部分(第3/4 页)
实在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做法。
否则,若在战争爆发一段时间后,再来抽调,一来是地域太大,赶不及,二来也是很容易引起中部和南部的不稳定。
是律帝的手笔?北陆侯,武侯?王策不敢大意。
颜鼎表示了一下,站起来说:“策帅,都说大律能动员本土八百万大军……”
袁川解释:“过去三十年来,大律军有三百万服役过的老兵退役。上一次大律军扩编,已重新招募了其中较为年轻的八十万,和新兵混编为十二个军团。”
“其中,一部分年纪已超过五十岁。我等估算,认为大律接下来能重新动员募集的老兵,大约为百万。按大律军的习惯,会和新兵一比一的混编。”
众人倒抽一口凉气,那岂不是说大律本土军能达到六百万?
王策神色不变,从大律的许多信息,锦衣卫和作战部推算,认为大律真的能动员八百万大军。不过,那会超过极限,和北唐小心翼翼把本土军控制在二百五十万以内是同样的道理。
王策扣指,惊醒众多震骇的高级将领,冷峻的目光环顾:“诸位,我们目前面临的,是五百多万大律军。”
“未来,当剩下二百万仆从军抵达,这个数字会达到七百万。倘若,大律动员本土军,则将会逼近千万。”
众将的气都喘不过来了。不是说笑的,是真正的一千万,是能投入战场的数目。
往上数五千年,这是从未有过的规模。
王策眯眼,清澈地笑了笑:“没错,我们很可能会遭遇古往今来,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决战。”
“诸位必须明了,并且必须谨记。我的策略是……”
王策从牙关中吐出石破天惊的两个字:“进攻!”
所有人都身不由己的战栗起来,也许是恐惧,也许是兴奋!
第693章 血肉磨坊
一个大战役,一次大决战,势必会有一个前线最高统帅。
律策之战乃是西南,东南,东北三大战线,尤其需要军令一统,尤其需要一个最高统帅。大律迟迟没有公布最高统帅,实在是一个让外界感到惊讶的事。
不过,律帝悄然亲临前线,为战略之争做出了一个结论。统帅的人选,也终于出来了。
北陆侯出任最高统帅,武侯出任副帅,夜放天走马上任西南战线,即西南方面军的统帅。三代名将集结在律策战场,端的是光芒万丈。
除了夜放天,这份名单基本不出意料。夜放天是副都督,能担任西南战区统帅,显然是被破格提拔,大律栽培这一代将领的意思很明显。
北陆侯和武侯的消息,就像涟漪,悄然无息的荡漾开。
连续三代的头号名将出马,也能看出,大律有多么重视此战。
北陆侯和武侯盛名之下,北策军不少将领都颇有忐忑之心。并不夸张的说一句,当世所有正在服役的将领,全部都研究并分析过这两位的若干战例。
北陆侯这个五百年来唯一被公认为九洲第一的头号名将,积威太重了。
不过,很快的,北策将领和外界,渐渐发现,并认为,也许北陆侯老了。
公认战略战术,皆为最高水准的北陆侯上任以来,表现平平。不能说是毫无作为,作为一个普通名将的表现,是足够了。但作为第一名将,显然表现太平庸。
北陆侯上任后,要求东南和东北两线,尽量配合西南线发动全线进攻。
攻防之中,实在没有任何表现。
也许是心理震慑太大,北策很多将领亲自经历了这种巨大的落差,从一开始的恐惧,很快就变成了轻蔑。
北陆侯又如何?他老了。现在不是他的时代了,是我们的时代了。
王策察觉部将的心思,三申五令的呵斥两遍。不少将领稍微收敛,不过,仍然多少怀有几分轻视。于是,王策也懒得理会了。
“对面在搞什么?”
同样,这是王策的些许疑惑。北陆侯出任统帅,没有太大的动作,和北策军依然是战场拉锯,打成了阵地战。
今天你推进一点,明天我就反攻过来。就像王策印象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和法军的前线。
壕沟,阵地,绞肉,中远程“炮火”等等,构成了一个血肉淋漓的血肉磨坊。主攻西南线,大律军和北策军在这一条长达四百里的战线上,拼命的堆积生命,进行冷酷残暴的绞肉战。
平均每三天一次大规模攻防,三天一大打,一天一小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