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性而言,而且很分散,孩子很容易就会记混淆。因此,这时家长们可以教孩子学会分类,对知识实行分组记忆,这样记忆效果就会有效的多。
例如,孩子在记忆年代大事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制一个年代大事表,如:
19世纪40年代发生的大事有:
1840年,XX大事发生;
1842年,XX大事发生;
1843年,XX大事发生;
……
按着这样的方法记忆,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成组、成块的,所以这样记忆的知识不易发生混淆。
4.谐音记忆法。
在所有的记忆方法中,最常见,也最有意思的记忆方法就是谐音记忆法了,这种方法很适合记忆数字。例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其中的1894如果用谐音记作“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又如,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通过谐音还可以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
记忆力是一种很神奇的功能,也许孩子通过很刻苦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记住一些知识,或者记不准一些知识,但只要他们的记忆方法稍微改变一下,记忆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要想孩子的文科能够取得好成绩,做家长的一定要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讲究技巧的记忆方法。
三、理科科目学习——信心是关键(1)
在做初中生班主任多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规律:到了八年级,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一阶段会突然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发现,这与八年级新增加的科目——物理、化学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寻找这些孩子成绩下降原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向我抱怨:
“物理、化学太难了!”
“我不喜欢教物理、化学的两位老师!”
“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理科的材料!”
……
这时我才发现,在学习物理、化学这两个科目之前,这些孩子就已经对它们怀有很强烈的惧怕心理,进而提前就对这两个科目失去了信心。
对此,我也做过调查,在每一界升入八年级、还没有开始学习物理化学孩子之中,就会有绝大多数的孩子认为物理、化学很难学。
其实,在这一点上,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因素最大。自从孩子升入七年级之后,很多家长常常会这样教育孩子:“理科科目的知识虽然有点难,但你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科目,‘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全天下’!”
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找到一份有竞争力的工作,都希望孩子能够选择理科,但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其实是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理科科目很重要,但也很难学。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下,孩子只能是“闻风丧胆”,还没有学习物理、化学,就先对它们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
作为家长,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在做之前,我们首先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对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那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学习物理、化学这两个科目之前,就已经对它们失去了信心,那孩子也不会把物理、化学学好。道理很简单,八年级时,孩子才刚刚接触这两个新的科目,就算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仍然难免会遇到困难。由于孩子本就对这两个科目有畏难情绪,因此,很小的困难和挫折就会使他们退缩。所以,学好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家长首先引导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是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对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建立起自信心呢?一位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虽然这位家长在上学时也没学好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但他从来没有对孩子说过物理、化学很难,相反,他却一直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思想:物理、化学是很有意思的两门学科。
孩子已经学了一段时间的物理,有一次家里煮饺子吃,他把孩子叫到厨房,很神秘地问孩子:“为什么生饺子放在水里会下沉,而煮熟的饺子却可以浮起来呢?”
孩子想了想说:“生饺子太沉,水对它的浮力小,所以它会沉到水底;而饺子煮熟之后就会变轻,所以它就能浮到水面上来了。”
听到孩子给出这样的解释,这位家长首先表扬孩子说:“煮饺子主要是运用浮力的原理,你能发现这一点,真是不简单。”停顿了一会儿,他接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