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都袖手旁观,听其自然,不置可否。一边是小皇帝,刚出道,涉世未深,虽身居皇位,但尚未掌实权;一边是慈禧太后,牝鸡司晨,垂帘听政,并无逊位已届成年的儿皇帝的打算。如果,戊戌变法成功,慈溪太后自然靠边,退隐后宫,颐养天年,并无大碍;只可惜慈禧并无让贤的考虑,部分重臣害怕失去在握的权势,也无意变革。小皇帝按清朝的祖制,成年后即可执掌朝政,摄政的太后和大臣理应还政于皇帝;但权力之争,从来都不是顺利、平稳过渡的,而是要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的。康熙即位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有权势、有心计的孝庄皇太后,是他得力的后台支柱。皇权的承接和过渡,天大的国家大事,就这般儿戏似地走了个过场,以失败告终。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奴隶社会进到封建社会,再经过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现在,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一个封建王朝推翻了前一个封建王朝,几乎是毫无例外、千篇一律地先进行烧杀抢掠,把本该已是属于自己的前朝宫殿毁之一炬,然后就是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恢复旧制,一切如旧,只是“朱颜改”!这可能就是历史重负的弊端了!悠久、因循守旧的历史,使我们现在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历史短浅的国家,无法辉耀我们古代的文明和进步,这难道不应引起大家的思索和回味!
依照辩证法的理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是螺旋式的向上;而我们历代王朝的回顾,好像不过是一组相切的圆:一个朝代的兴亡,就如同一个圆,起点回到了终点;另一个朝代的更迭,不过是又由上一朝代的终点出发,原地不动地从新划了一个圆。朝代不同,疆界版图会有变化,或大或小;不同姓氏的皇族,传承延续的时间,或长或短。每个王朝都有它兴衰的历史,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如果有什么差别,仅此而已。
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系统了解和学习仅限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水平。但我想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这已经可以使我认祖归宗,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过去的辉煌,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我们发愤图强、自强不息;过去的瑕疵,是掩饰不去的存在和现实,但一个发展中日益繁荣昌盛的国家,迎来的总是瑕不掩瑜的灿烂和喜悦!
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无异于痴人做梦,一枕黄梁再现,完全是些虚无飘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但当我们今天脱贫致富,渐入小康水平,并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时,过去的辉煌,永远会是使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美好回忆。不值得炫耀的过往历史,甚至是刻意编造的过往皇家轶事,不怕浪费了电影胶片,也得顾及一下自己的自尊心。
2006年9月17日(星期日)
中国影视界一瞥
中国影视界一瞥
电影可是一门了不起的伟大艺术,它结合了文学艺术、摄影技术、电声技术,形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它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从黑白的发展到彩色;现在又引进了电脑技术,更是如虎添翼,发展之快,一日千里。
我很喜欢看电影。60年代,还是个中学生时,有时逢到某某外国电影展,赶场子跑不同的影院,一天可看2、3部影片。当时的影片以苏联的为主,演员的表演艺术和摄影技术与水平都是上乘、第一流的,因为当时压根儿就没有好莱坞这一茬。说实话,当时苏联的电影艺术是一流的,像喜剧片“忠实的朋友”、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阿。托尔斯泰的“苦难历程三部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许多西方名著改编的电影,诸如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奥赛罗”等等,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再有就是印度的电影“流浪者”,等等。
现在,电影片多如牛毛,世界各国的应有尽有,但电视的发展,却极大地中冲击了电影的市场。当然,电影院是不会也不能被电视机替代的,不过方便的家庭影院,确实大大地降低了电影片的票房价值。近年来,电影院我几乎都没有进去过。更有甚者,近年来的电影,尤其是国内的片子,似乎越来越没有什么看头了,有些片子耗资数以亿计,演了半天也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没有故事情节可言。就拿“英雄”来说,好端端的一部悲壮的历史剧,却搞成了一部莫名其妙的男女情爱的闹剧,没有剧情可言,甚至也没有人物角色,只有几个木偶似的表演者;口说几句生涩、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的台词,跑龙套似的在台上客串了一趟。我真有点替这些名角叫屈,演这等没有剧情、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