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着时机。只不过这一切荀襄犹未觉。
“小侄女有名字了吗?”她问。
“早就拟好了,名翮(音同何),荀翮。”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段与本章无关的话,本来明天考试今天没复习不想更了的,结果憋在心里不说,就有些耿耿于怀。
有关郭嘉和男主的问题。我写这小说的目的的确是为了郭嘉而写,不过以荀襄和他的性格,经历的设定,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更像亲人一样,若是转为男女之情,就有些变味了。之前写过的内容被我加了不少伏笔,如果换男主,也意味着许多主要的东西都要重新写过。
所谓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我觉得郭嘉已经占了一样了,再写一样就实属悲情了。虽然出于创作小说的角度来讲,我再这样写反而会给故事带来更多戏剧化的情节,不过那样就不符合我的本意了。本意就是我想展现一个我所理解的、有缺陷和遗憾的、却是完整的郭嘉。不是说他不能长情,而是我认为他最耀眼的地方,不该是爱情,而我也相信,他心里最看重的,也不是爱情。或者也可以说这两点并不矛盾,不过我认为郭嘉的人生,已经不需要至死不渝或轰轰烈烈的爱情做点缀,若是平淡了,爱情故事也不是突出的重点了。
被说一看我的主角配角栏就觉得很无聊,是因为荀彧这样的亲人被我放在前面,而郭嘉在后面,剩下的人名也没有爆点。不过把这些名字全都换成郭嘉 周瑜 赵云 诸葛之类的才会不无聊吗?或许会 但那就不是我想表达的东西了。
本来作为一个新人第一次发文不该写这样的故事,因为冷,因为我不想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写东西,虽然这种想法有些自取灭亡的意思,不过我很坚定我的目的,发表前也有弃文的念头,最后都是为着把郭嘉写好这个原因才支撑着我没有放弃,如果这个想法也没了,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不过我写的的确不是亲情文,虽然看起来我说这么一通就是在打亲情牌。
借文传意,很感谢大家看过,也支持过,我只希望我不是一个人持有这种想法。
☆、Chapter 06
初平元年,郭嘉为自己拟字为奉孝。长发已然束起,却还是那一身素服未改。之前他很是古板地吃了三年素,也不曾饮酒。二十岁生辰那天,他一个人在房间里,对着那双古朴的银簪敬了三杯酒。
荀彧收发颍川的信件也终于频繁了起来,其中有一封是专门交与唐孚的,信里所提皆是有关她们母女的日常近况。透过唐孚字里行间的描述,仿佛能穿越千里之外触摸到小荀翮与父亲一致的白皙面庞。
荀襄真的老实呆在荀府几个月,也很少出门,开始荀樊还教人捎来只字片语,后来也就没了音信。而她的十五岁生辰,也在不安和希冀中到来了,荀彧将她梳作包子头的长发散开,绾成少女髻。荀襄望着镜中的自己,果真像变了个人一样,杏目含水,唇如丹砂。她摸了摸自己还有些肉肉的下巴,如果这里再瘦一些,她就能有和荀彧一样好看的脸型了。
“阿襄也长大了。”荀彧亲昵地捏捏荀襄秀挺的鼻子,温声笑道。荀襄又搓了搓下巴,想让它变瘦些——之前梳着孩子气的发型还不曾觉得难看,这换上秀气温婉的少女髻,多余的肉肉都暴露无遗。
“是彧阿兄的手巧。”她无奈地夸赞荀彧道。
曾在颍川时,就听说洛阳的上元节灯还如昼,向往了那么多年,终得一见却比心中所想的黯淡许多。也许是她不曾赶上好时节,适逢宫中大乱,朝廷由里至外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格局自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宦官尽诛,外戚剪除,对皇权最有威胁力的两股力量一夜之间消灭殆尽,而这场朝廷诸臣的胜利,竟是袁绍一手策划。
“袁本初这个人,实在是妙极,妙极啊!”荀谌渍渍称奇,又逢一日,戏志才晃进了荀府,拉着荀谌和郭嘉一道儿,黏着荀彧一起喝茶。
说到袁绍,众人脑海里那个洛阳阔少的影子早就不见了,先与名士结交,庇护党人;后假意谋职于大将军何进,挑起两虎相斗,一举歼灭宦官外戚。
戏志才道:“不错,不过我还注意到一人,典军校尉曹操。”
荀谌摇摇头,道:“此君的计策虽是上上选,可惜还不够狡猾。”曹操与袁绍本是一路,势为铲除宦官外戚一党。宦官势力积威多年,桓灵两帝均倚重宦官,不理朝臣。蹇硕作为宦官势力的中枢,手握大权,比起外戚何进更甚许多。何进本是何皇后的兄长,身授最高武职,其势力仅次宦官一党。两股势力可谓水火不容,无论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