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你,还是让我相信你?
小师妹此话一出,我当即觉得这是一句极具标志性特色的话,情不自禁的将其定格为“名人名言”,在我心里永久珍藏。
这个小师妹自然不知,不然还以为我是借此献媚于她呢。
最终,我们的弋没有完成,也可以用另一种眼光来审视,看作是已经完成,只不过是难以摆到桌面上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赏识的拙作,离我们想象中的性能出众是相隔千山万水的遥远,遥不可及。
相伴而生的却有一些副产品,这就是我与后来不知怎么半推半就之后就搀和进这件事情当中来的其它五个热心的师弟用毛竹齐心协力制作出来的篾片,越来越接近飞镖的式样,虽然不够暗器的标准,但是它背地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让我们在书院外围的广阔的天地间和丛林中当暗器来使唤,且爱不释手,越玩越顺手,我们把它视为一个玩具而已。
只是这一点小师妹就有所不知了,因为她是弱女子,为了突出我们这帮弟子的阳刚之气和独创精神,我们合计了一番,集思广益,终于将那些当暗器来使的用毛竹制作成的篾片称为“*”,然后在以后的有段日子里不断改进它的外形和分量,手感也越来越好,使它看上去更加地像一件艺术作品,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当然还不是要达到暗器的效果,不然江湖将更加的传奇。好在身在书院里的弟子饱读了诗书而淡化了自己的江湖情结,不然我们也会饱尝到闯荡江湖的险恶和辛苦,江湖离尘世的凡夫俗子也只是一步之遥,离我们也就只有一念之差了。
就是在制作篾片的日子里,诸位弟子有人律己,也有人放任,我发觉我的初衷已经有些偏颇,随之也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我们这群弟子倾注和融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这些感情的归宿就是之前也是最初我们制作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篾片,在它的背面寄托着我们这群弟子的才气和胆略。
我们也像过去的手艺人一样学会了杀青和制作竹简,只是罄竹难书的我们每个人的情怀,流淌于笔下的就是堂堂正正的岳秀书院的弟子挥就的诗篇。翻看其中篾片,字迹密密麻麻,字里行间,别具一格,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翻阅其中,且看其中一位师弟的一手好字和一首好诗:
人处尘世数以计,
知心解意会有几。
飞度峰岭阡陌溪,
灯火阑珊无以觅。
桐庭玉兔为伴侣,
总望何时露晨曦。
唯愿谛仙下结栖,
春风才度玉门里。
再看篾片,其中一首诗句是这样写的:
海阔天作岸,
山高我为峰。
极目腾万里,
美酒引千盅。
四海邀兄弟,
八方请宾朋。
对月狂醉哉,
挽手五尊风。
小师妹在篾片上自出机杼,是这样写的: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间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裹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也许她感觉一首还不尽兴,又杜撰出如下一篇:
翠缕帘绡月半西,
云鬓轻拢,
玉案香迷,
杳无归路怨风疾,
雁断消息,
双燕衔泥。
院宇深闺笛韵稀,
天意妆眉,
懒看花堤,
蒙蒙烟雨浸离愁,
淡了闲云,
湿了红衣。
还有一个小师弟寻章摘句,他是这样写的:
情却时,
一盏孤灯独处,
两鬓霜雪,
三分无助,
四季囫囵乱翻书,
叹人间无处不凄苦。
情冷时,
五朵寒梅倚出,
六魄游野,
七夕野孤,
八载藏梦尽泪哭,
恨劳燕分飞两殊途,
九天有晓月,
十里长亭无。
情到深处,
沧海桑田后,
依然刻骨。
看了他们的诗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