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常用,反复用,成年后,就形成了很难看的“四环素牙”。
同样,面对汹涌澎湃的手机普及浪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头脑清醒,把握利弊?
尽管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目前还没有严格定论,但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手机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孩子。
我尝试着总结了一下手机使用不当导致的七大伤害:
一伤脑:手机辐射会伤害大脑。手机的设计原理是将声音转化为电磁波发射出去,所以手机无疑都有电磁辐射。其实很多电器都有这类辐射,但手机的电磁辐射比较严重。因为电磁辐射程度取决于距离,相距1厘米和10厘米差别就非常大,而拨打和接听手机的时候,手机离人脑和耳朵的距离很近。
2001年,英国《泰晤士报》有文章指出,儿童使用手机吸收的辐射量比成年人多50%。手机辐射量的50%会渗入5岁孩子的脑部,10岁孩子的渗入率降为30%,而成人只涉及耳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因为孩子的耳及头骨较细、较薄,因此对辐射吸收率也较大。专家建议,16岁以下的孩子应在必要时才打手机,并且时间要尽可能短。
二伤心:手机胸前挂对心脏不利。轻巧的手机,美丽的饰物,再配上一个精美手机套挂在胸前,很多女生喜欢这样。
但专家认为,手机挂在胸口,位置靠近心脏,对心脏会有一定影响,并会影响女孩的内分泌。
你们如果不用手机的时候,最好关机,放在包里,或是口袋里,一定不要放在胸前。
三伤耳:手机游戏可导致儿童耳聋。不久前,德国科学家警告说,手机游戏可以使儿童耳聋。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声音比站在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声音还要大。
德国蒂宾根大学教授说,儿童玩手机游戏危险特别大,85分贝的噪声就有损害听力的危险。
四伤手:频繁发送手机短信对手指健康有危害,这是美国一家身体健康中心的研究结果。该中心的主任说,用手机发送短信息时必须频繁使用单个手指或是两个大拇指,非常容易变得红肿或是发炎。这和过度使用鼠标带来的手部疾病有些类似。
五伤学:手机带进课堂会影响学习。校园和课堂频频响起手机铃声,严重扰乱课堂纪律。因此,手机在学校里越来越不受欢迎。日本的初中就严禁带手机。因为初中生上课频发短信,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还有学生用手机短信在考试时作弊,非常不利于学生品德塑造。
六伤身:利用手机伤害青少年的事件屡有发生。日本的青少年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利用手机,手机往往是进行盗窃和暴力活动的联络工具。一个16岁的日本高中女生,发短信说:“想认识文艺界名人。”结果一条回信把这个女生骗了,她被领到饭店遭到强暴。
七伤财:盲目过度使用手机,很费钱财。中小学生手机费大部分是由父母支付,一位学生的母亲告诉我,她的女儿一月的手机费高达几百元。
除此之外,手机还常常打断你的思维,缩小思维空间。有人称现代青少年是“拇指一代”,指十几岁的孩子编完短信,用拇指传发。日本一位大学教授悲叹道,拇指文化的发达,造成大脑的萎缩。
有个女孩向我诉苦:我妈给我买了一个手机,粉红色的,我高兴了没两天就郁闷了,我妈天天用手机呼我:“干吗呢呐?”“没干吗!”“没干吗干吗哪!”我正写作业呢,手机响了;我正和同学谈谈天呢,手机又响,你说我烦不烦,我觉得自己没了自由,没了空间。
手机的确能带给你便利,但是没有自制力,过分依靠它,人们就成了工具的奴隶,你看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
自由从自律开始,让手机带给你快乐。
面对手机,你要学会保护自己,过度频繁地接听手机,会伤害你的身体;轻易地相信手机短信中的中奖信息,会上当受骗;只有科学地使用手机,真正成为手机的主人,才能让手机为你服务,而不是你为它服务。
面对网络——冷静比沉迷重要
“老鼠爱大米”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首网络歌曲,在同学们中间广泛传唱。
老鼠爱大米,也是有选择的,陈旧的它不吃,发霉的它不咬,个大饱满、新鲜的它才搬回家。那么面对网络,你有没有老鼠那两下子,你是怎样选择的呢?
有一次我去浙江绍兴开会,一群小记者来采访我。我们几个大人和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谈起网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