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页)
美人相抱,而且快点去了快点回来,那么就没有人可以打扰他和她的二人世界了。想到这样,徐知训又甩了甩马鞭。
又过了几日,蔡田和徐知训终于抵达昪州,可是赶到种府的时候,种家的家丁和管家早就换了人。问他们种阳光和种时光的去处,也都是说不知道。于是蔡田就找添,那家丁说他们家主子去了扬州,就“嘭”的一声关上了门。
如此不客气,倒是让蔡田气得不轻。
“说不定种阳光去了扬州,她的一个表亲不是在扬州吗?”
“对啊,我怎么忘了,那我们就去扬州吧。”蔡田说完,忽然又觉得不妥,如果遇到徐知诰怎么办?还有宋齐丘,她也不想再见了。唉,如何是好?
“你在担心什么?”
“啊?哪有。”蔡田不承认,转移话题说,“我们快点走吧。”
等到蔡田和徐知训从昪州赶到扬州的时候,又是几天后的事了。而扬州城里此刻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徐知诰被封为王爷的事。
异性大臣被封为王爷,虽然历史上有,但却不多。百姓们谈论的同时,也都羡慕着。然而,徐知训的野心并不在此,他想要那个高高在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不是一个区区王爷。不过,他的面前已经没有了障碍,想要如何,还不是他说了算了。所以他现在不着急,一点也不着急。
他骑着大马,随意在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有一个酷似蔡田的身影……
权利
权利
或许每个人最初的时候都是单纯的,就像是“人性本善”说的一样。可是,为了身边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更为了天下霸气的权利,人们最初的那抹纯真已经消失。
自从徐知诰当上宰相,手中的权利已经很大,即便是傀儡皇帝杨隆演,都对他惟命是从。
徐温为了独揽大权,逼死吴王杨隆演,让杨隆演的四弟杨博继位。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徐知诰听从宋齐丘尊王攘父之法,对杨博,装成一副尊重的样子,取得杨博的信任,使得吴国臣民认为自己很讲道义,那样就能把一直对吴王很不尊重的徐温逐渐排挤出吴国的政治舞台。等到那个时候,杨博拱手让权,自然只会让给自己,不会让给徐温了。
每天天没亮,徐知诰就开始起床,梳洗完毕,就身穿朝服,脚蹬朝靴,拿着奏折,带着文武百官,恭恭敬敬的去叩见杨隆演,禀告当天要办理的大事。
此外,徐知诰的另一步棋是处理好臣僚之间的关系,争取朝中的文武大臣来拥护自己。在这些文武大臣之中,地位比较崇高均是与徐温同辈的开国元勋“三十六英雄”。对于这些人,徐知诰也一反当年徐知训的态度,对他们恭恭敬敬,亲亲热热以叔叔伯伯相称。
就在徐知诰在杨博和各位大臣的眼中都树立起威望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听闻,徐知诰原先姓李,祖上是李唐宗室,他们自然的联想起唐太宗那样的圣贤之主和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
可是,如果想取代杨博的位置,光是有大臣的支持是不够的,于是,徐知诰又听从宋齐丘等谋士的建议,逐渐在百姓心中树立威望。他以宰相的名义到民间进行慰问和帮助。对于那些没有没钱抚养孩子,或是无钱殡葬这类事,他就上凑杨博,拨出库房里的钱财,给予赈济。
作为徐知诰的养父徐温,因为徐知诰的大权在握,他渐渐对徐知诰有了猜忌。有句俗语叫做“关门养虎,虎大伤人”,他想到徐知诰日渐大起来的权利,和死去的徐知训,更是觉得心中难耐。于是,他就有找个儿子代替徐知诰的想法。可是细数几个儿子,都没有成用的。所以一时之间,徐温还没有适当的接班人,心里却难受着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温渐渐年迈,经常耳鸣心跳,觉得自己将不久离世,他也认为侍寝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因为比时间,他比过自己的样子徐知诰。
他觉得应该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赶快从养子手中夺回权利,利用自己大丞相的名义,率领吴国境内诸多藩镇的兵力,一起到扬州示威,逼使杨博称帝,从养子手中夺权。可是徐温毕竟已经是风烛残年,不能够过于激动。他这一调兵遣将的操劳,心跳的速度大大加快,周身的血液沸腾,几乎要胀破血管冲出体外。于是,在还没有从金陵动身的时候,就突然病倒了。
此时,徐温觉得这一次病势来得很急,也许自己的末日就要到了,就赶快把自己的次子徐知询叫到床边,下令将金陵府的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他。叫徐知询赶快带着诸藩镇的兵力到扬州去,向徐知诰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