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4/4 页)
伐女真哈达部的路上,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精通战争的将领,他的精通,来自于砍杀、冲锋以及每一次拼死的冒险。 两个天赋异禀的人,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进入了战争这个神秘的领域,并获知了其
中的奥秘。 二十年后,他们将相遇,以实践来检验他们的天才与成绩。 相遇 万历三十二年(1604),孙承宗向他的雇主告别,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的目标,是
科举。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1436'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秀才、落魄秀才,教师、优秀教师、举人、军事观察员,目睹
战争的破坏、聆听无奈的哀嚎、体会无助的痛苦,孙承宗昀终确定了自己的道路。 他决定放弃稳定舒适的生活,他决定,以身许国。 于是在几十年半吊子生活之后,考场老将孙承宗打算认真地考一次。 这一认真,就有点过了。 放榜的那天,孙承宗得知了自己的考试名次——第二,全国第二。 换句话说,他是榜眼。 按照明朝规定,榜眼必定是庶吉士,必定是翰林,于是在上岗培训后,孙承宗进入翰林
院,成为了一名正七品编修。
之前讲过,明代朝廷是讲出身的,除个别特例外,要想进入内阁,必须是翰林出身,否则,即使你工作再努力,能力再突出,也是白搭。这是一个公认的潜规则。 但请特别注意,要入内阁,必须是翰林,是翰林,却未必能入内阁。 毕竟翰林院里不只一个人,什么学士、侍读学士、侍讲、修撰、检讨多了去了,内阁才几个人,还得排队等,前面的人死一个才能上一个,实在不易。 孙承宗就是排队等的人之一,他的运气不好,等了足足十年,都没结果。 第十一年,机会来了。 万历四十二年(1614),孙承宗调任詹事府谕德。 这是一个小官,却有着远大的前程,因为它的主要职责是给太子讲课。 从此,孙承宗成为了太子朱常洛的老师,在前方等待着他的,是无比光明的未来。 光明了一个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位仅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去世。 但对于孙承宗而言,这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