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页)
家康也来了。 作为丰臣秀吉的老对头,这位仁兄竟然也能到场,充分说明会务工作是积极的,到位的。 更为破天荒的是,丰臣秀吉同志为了显示自己对明朝的尊重,竟然亲自穿上了明朝的服
装,并强迫手下全部换装参加会议(皆着明服相陪)。 然后他屏息静气,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依照程序,僧人缓慢地打开了那封诏书。 此刻,沈惟敬的神经已经绷到了顶点,他知道,奇迹不会再次发生。
小西行长也很慌张,虽然事先做过工作,心里有底,但难保丰臣秀吉兴奋之余,不会拿过来再读一遍。 总而言之,大家都很紧张。 '1242' 但昀紧张的,却是那个和尚。 昨夜小西行长来找他,让他跳读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事情不妙——要没问题,鬼才找你。 而在浏览诏书之后,他已然确定,捧在自己手上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火药桶。 全读吧,要被收拾;不读,不知什么时候被收拾。 激烈斗争之后,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开始读这封诏书。 随着诵读声不断回荡在会场里,与会人员的表情也开始急剧变化。 小西行长死死地盯着和尚,他终于确信,忽悠这一行,是有报应的。 而德川家康那一拨人,表情却相当轻松,毕竟看敌人出丑,感觉是相当不错的。 沈惟敬倒是比较平静,因为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昀失弁的,是丰臣秀吉。 这位仁兄开始还一言不发地认真听,越听脸色越难看,等到和尚读到封日本王这段时,终于忍不住了。 他跳了起来,一把抢过诏书,摔在了地上,吐出了心中的怒火: “我想当王就当王(吾欲王则王),还需要你们来封吗?! ” 被人当傻子,忽悠了那么久,发泄一下,可以理解。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先算帐。 第一个是沈惟敬,毕竟是外国人,丰臣秀吉还算够意思,训了他一顿,赶走了事。 第二个是小西行长,对这位亲信,自然是没什么客气讲的,手一挥,立马拉出去砍头。
好在小西同志平时人缘比较好,大家纷纷替他求饶,碍于情面,打了一顿后,也就放了。
除此二人外,参与忽悠的日方人员也都受到了惩处。 然后是宣战。 窝囊了这么久,不打一仗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这一次,他再次押上了重注。 万历二十四年(1596)九月,丰臣秀吉发布总动员令,组成八军: 第一军,指挥官加藤清正,一万人 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一万四千人。 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一万人。 第四军,锅岛植茂,一万两千人。 第五军,岛津义弘,一万人。 第六军,长宗我部元津,一万三千人。 第七军,蜂须贺家政,一万一千人。 第八军,毛利秀元,四万人。 基本都是老相识,就不一一介绍了。 以上人数共十二万,加上驻守釜山预备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人。 相对而言,在朝的明军总数比较精确,合计六千四百五十三人。 '1243' 日军加紧准备之时,明朝正在搞清算。 杨方亨无疑是这次忽悠中昀无辜的同志,本来是带兵的,被派去和谈,半路上领导竟然
跑了,只好自己接班,临危受命跑到日本,刚好吃好住了几天,还没回过味来,对方又突然翻了脸,把自己扫地出门,算是窝囊透了。
当然了,杨方亨同志虽然是个粗人,也还不算迟钝,莫名其妙被人赶出来,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他还不大清楚,沈惟敬也不开口,但回来的路上一路琢磨,加上四处找人谈话,他终于明白,原来罪魁祸首,就在自己身边。
水落石出,他刚想找人去抓沈惟敬,却得知这位兄弟已经借口另有任务,开溜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正也跑不出地球。杨方亨一气之下,直接回了北京。并向明神宗上了奏疏,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下皇帝也火了,立即下令捉拿沈惟敬,找来找去,才发现这兄弟跑到了朝鲜庆州,当年也没什么引渡手续,绳子套上就拉了回来,关进了诏狱,三年后经过刑部审查定了死罪,杀了。
沈惟敬这一生,是笔糊涂帐,说他胆小,单身敢闯日军大营;说他混事吹牛,丰臣秀吉经常请他吃饭,说他误国,一没割地,二没赔款,还停了战。
无论如何,还是砍了。
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