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第二节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与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截然不同。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并非由三个,而是由四个系统或层次构成。
这四个系统或层次,也就是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和混沌意识。
此时,人的整个心理系统,处于一种非协调的、不平衡的紊乱状态。
因而,具有错乱的性质。
错乱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症状(按:Hysteria,原字为希腊文,意指子宫,在精神医学未发达之前,认为是女性独有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身体上局部功能丧失,如双手瘫痪,半身不遂,眼睛失明,耳朵失聪等,但在生理上却一切正常,经由催眠或在自然睡眠的情况之下,症状就会消失,也称作转化症)。
第三章 意象格局
第一节 人的意象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内驱力是什么呢?
它,就是以生命冲动的本能倾向为基础的人的意象。
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于人的意象作用的结果。
人的意象,是人的内心世界最为核心的东西。
意象,是推动或起动的因素,是激发有机体释放心理能的生物力量。
那么,人的意象有哪些?
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的意象,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
1。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
2。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
3。求同的意象;
4。追求优越的意象;
5。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明这五种意象。
一、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
人,作为有机体,生理上、心理上的欲求、外界的刺激,等等,都会使人产生生命冲动,从而,造成有机体某种生理上、心理上的紧张。
这种紧张,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人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
而有机体,则总是试图维持自身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消除紧张状态,或者,尽可能将紧张状态降低到比较能够忍受的水平。
这,就是人的最为原始的意象——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
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以生命冲动的本能倾向为基础,与生俱来,是生命适应的基本形式。
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积极谋求自身生存,寻求安全、安定,避免恐惧、威胁(即“趋利避害”)的具有决定性的内驱力。
二、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
尽管减少紧张状态是人的天性,但从根本上说,由于人的自身能力的局限,人,并不可能完全独立地减少自身的紧张状态。
人,或多或少地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支持、协作和帮助,才能最终减少自身的紧张状态。
这,就使得人必然要与他人发生联系。
因与他人关系友好、默契,而获人相助,逢凶化吉,得到利益,满足愿望;
因与他人关系淡漠、不友善,而受人推拒、反对、敌视、攻击。
这些经验,使人学会采取一种讨人喜欢的、合乎时宜的、能为他人所接受的、可能同自己的“真正的”目的并非一致的行为,来争取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注意、赏识和关怀,寻求与周围的人建立互助合作的亲密感情,以趋利避害。
这,就使得人的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得以形成。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它是生命适应的初级形式。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按在他认为别人希望他那样去做的方式行事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三、求同的意象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和集团之中。
人,不能脱离社会和集团而孤立地生存。
人,必然要与社会和集团发生联系。
因与大家保持一致,而获得社会和集团的好感、承认、接纳、支持;
因我行我素、自行其事、独来独往、不合群,而遭受社会和集团的轻视、冷遇、讥讽、排斥。
这些经验,使人学会采取一种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行为,来迎合众人,避免自己与所属社会和集团之间的对立和不必要的摩擦,争取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