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页)
一家著名企业在北京大学招聘员工,提出的要求是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要出众,许多人不解。
招聘人员解释说:“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出众,意味着你具备学习能力,只要你具备了学习能力,我们就可能培训你专业技能。”
现在许多大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不再问:“你会什么?”“你学过什么?”而是问“你能否学会我们让你掌握的东西”。
这就是一个变革的信号:学习比知识更重要。
许多人认为,学习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是上个时代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在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学习的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已没有时间的分隔,学习已没有人员的界定,学习已没有场所的限制,学习变成了终生的事情,随时随地的学习。
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生活得幸福美好,哪怕是不饥不寒地度过一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1987年7月,苏艳霞因4分之差被挡在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外,然而她没有沉沦。她告诉自己,不能在痛苦中活着,要坚强一些,要从痛苦中站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艳霞的目光被一则五六百字的报道所吸引——密山县农民田玉雷靠种葡萄发家致富,年收入达六七万元,并带动整个乡发展。这个被多少人一视而过的报道,却在她的大脑中闪起亮光。她立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她心里有了一个目标:把自己家的前后园子利用起来种葡萄,如果赚钱了,将来上大学也可以自己负担学费。
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于是她就带上仅有的168元钱,踏上了去往密山的路。在密山她获得了葡萄栽培技术,并买回了40棵葡萄苗。当她将葡萄苗栽下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镇林业局的站长也来了,他们都说如果她栽培成功,明年他们也种。这些话让她灵机一动,萌生了培育葡萄苗的想法。她立刻赶往东北林业大学开始学习培育葡萄苗的技术。
第二年她卖葡萄苗赚了6000元钱,她兴奋不已。
1989年春,在她的软磨硬泡和镇妇联的协调下,镇政府将原来砖厂取土的80亩坑坑洼洼、土壤严重板结、还堆满砖头瓦块的废弃地批给了她。
为了不延误栽埴时间,她雇了几个民工。为了节省下一个雇工的开销,她每天都和民工一起摸抓滚打地干。就这样,80亩土地被一块一块地栽种上果树,她又在行间套种上了各种蔬菜。这一年,苏艳霞赚了2万多元。
经过两年的努力,苏艳霞在领略着成功的同时,也明白了,土地是最善良、最忠诚、最富足的。哪怕你给了它千疮百孔的破坏与蹂躏,一旦当你能够用心地去爱护它,它依然会毫不吝啬地给你丰盈的回报。每一块土地本身都是丰厚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因为土地贫瘠,而是知识的贫瘠。
苏艳霞意识到:从庭院走向田野只迈动了走向富裕的一步,只有走园艺栽培和精细农业的路子,才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为此,苏艳霞走进了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学习进修,并与北京良种工程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农业基础知识,还学会了苗木繁育、嫁接、栽培等系列技术。她要营造一个平台,一个改变农民意识的平台,她要让农民们相信,土地里一样蕴藏着丰富的金子,你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你就会挖掘出土地里深埋的金子。
1994年,在省、市妇联的帮助下,苏艳霞创建了苏萌绿色开发公司。2000年“苏萌”拥有土地1100亩,先后建起了疏菜、花卉、粮谷、林果4大园区,生产经营近千种名、优、特产品。2000年开发研制的“黑玉米粥”因其独特的丰富硒含量,刚一推出便供不应求,销售额达400万元。
苏艳霞的成功,就在于她不甘平庸,不断学习,用知识提高能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学习能力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组织系统随时做出快速反应,在围绕产品、市场、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前瞻性日益成为竞争的砝码。新的思想、概念、工具层出不穷,要求商人对决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