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2/4 页)
为他不在河陇带兵,所以才改封,像你们东海郡的别驾皇甫渠,他原来是梁郡别驾,那时他是临颖县公,后来出任东海郡别驾,又被改封为楚阳县公,这就是为了职爵相配,这是惯例,还从来没有破过例。”
“那晚辈便是第一次破例吗?”
张缙节笑着摇了摇头,“现在还言之过早,如果一年后,贤侄还在楚州,那我就承认确实是为贤侄破了例。”
话说到这一步,张缙节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派他去楚州担任水军副都督,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最迟不超过一年,就会有变化。
无晋连忙起身深施一礼,“多谢相国对晚辈教诲,相国既然身体不适,我就不打扰相国了。”
张容送走无晋后又回到父亲的书房,他知道父亲有话要对他说。
“坐下吧!”
张缙节让儿子坐下,或许是身体不适的缘故,他脸上露出一丝倦容,张容感受到了父亲的疲倦,连忙道:“父亲先休息吧!晚上孩儿再向父亲请教。”
“我没事,你先坐下!”
张容不敢再多言,再父亲下首坐下,张缙节闭目养了一会儿神,这才缓缓问儿子:“为父先问你,下一任,你自己的意愿是留京城还是继续外放?”
张容尴尬地笑了笑,“父亲,孩儿还没有想好?”
“你可能没想好吗?”
张缙节冷笑一声,“我是你父亲,难道你对我还有什么话不好说?”
张容脸一红,连忙起身道:“孩儿不敢!”
“那你就说实话,究竟是怎么想的?”
“是!”
其实张容也是想找一个机会和父亲谈一谈,可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既然今天父亲要和他谈,他索性也就实话实说了。
“父亲,其实孩儿并不在意是留京还是外放,孩儿在意的是具体职务,能不能有利于我再创政绩,如果京城有利我就留京,如果外放有利,我就外放。”
“如果两者都有利呢?”张缙节插口问道。
“如果两者都有利,我想还是外放好,毕竟京城制肘太多。”
其实张容想说的是京城高官太多,难以伺候,他是县令,进京最多升郎中,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一步到位侍郎,如果是那样,那他就必须再担任几年州官。
张缙节点点头,他能理解儿子的意思,他笑了笑便道:“你的下任,我两个月前便替你想好了,一个是兵部职方郎中,另一个是荥阳郡长史,你愿意选哪一个?”
张容眉头皱了一下,如果是荥阳郡刺史他或许还可以考虑,但只是一个长史,这个就等于只升半级,他不想干。
“如果是这两个选择,孩儿还是愿意留京。”
“这是为父两个时辰前的想法,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把荥阳郡长史改成江宁府少尹,你再考虑一下?”
张容眼睛一亮,如果是江宁府少尹,那又完全不一样了,江宁府少尹在级别相当于中州刺史,而且江宁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担任江宁府少尹无疑是他完成维扬县令任期后最理想的仕途之路。
“父亲,孩儿愿为江宁府少尹。”
张缙节呵呵笑了起来,儿子的选择在他意料之中,他又道:“你知道为父为什么想让你去江宁府为少尹吗?”
张容沉思片刻便道:“是否和皇甫无晋出任水军副都督有关?”
“不错,你比为父想象的要聪明,竟然能看出为父的用意,我确实是因为这个皇甫无晋才决定让你去江宁府。”
“可是……”张容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张缙节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是觉得为父的决定草率了一点,是吗?”
“孩儿不敢!”
张容低下头,其实他正是这样认为,父亲是有点草率了,才见无晋一面,就改变主意,这不应是他父亲的风格。
张缙节又缓缓道:“让你去江宁府其实是最早的决定,是皇上的意思,是对为父的关照,但考虑到江宁府是申国舅的地盘,所以我不太想让你去江宁府,另外我也不知道你和兰陵郡王的孙子关系很好,既然现在我已知悉,那让你去江宁府也未必不是好事,所以我改变主意,也是很正常。”
“父亲是想结交凉王系吗?”
张缙节点点头,“准确地说,我是想和凉王结为同盟。”
他起身在房内负手走了几步,又道:“我大宁朝廷内看似只有楚王和东宫两强势力,其实不然,还有很多中小势力,比如齐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