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1/4 页)
打定主意后,皇帝立即就下达了一道密旨。他的密旨下达没多长时间,便被送到了正关押在天牢中的洪迁手里。
收到密旨,洪迁心情万分舒畅。有这一道密旨在,他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无论辩论结果如何,他在这件事里都不会有丝毫闪失。能把他叫过去作陪,这无疑证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态度。
见所有打擂的细节都已敲定,莫易马上就行动了起来。他运用手中掌握的关系网,将第二天上午将会举办南北方举子比拼的消息传了出去。
转眼之间。打擂的时间悄然而至。经过昨夜的连夜忙碌,举办地点长风楼门口已经搭建起了一座擂台。按照约定,南北方举子将会在这座擂台上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斗。为各自阵营的荣誉,他们将要接受评判与对手的双重考验。
就在天还没亮的时候,长风楼门口就聚集起了围观的群众。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一心想着瞻仰一下当世才子的风华。
在长风楼对面的一座茶楼的雅间里,皇帝正和洪迁相对而坐。
第269章 作诗
对于茶楼上发生的事情,相隔不远的素问却浑然不知。此时此刻,她全副心神都集中到了双方的才学对决中,心情紧张的等待着评判宣布第一关的题目。
在万众瞩目之下,陈德全代表评判宣布道:“今日规则三局两胜,众位已经知晓了。三局比的内容各不相同,第一局比的是诗词歌赋。这一局的题目经我们五人商议产生,在场诸位才子才女需要围绕该题目创作诗词歌赋。”
听了他的介绍,素问心中颇为忐忑。真要论起创作诗词来,她这点本事真不够看,眼下只能希望给出一个可以寻到替代品的题目。
就在素问忐忑的心情中,陈德全慢条斯理的开口宣布道:“有鉴于台上才子才女不少都是异乡人,我们商议出了一个与此有关的题目。人在异乡,心中自然会涌现出挥之不去的乡愁。请台上才子才女以乡愁为题,写一首诗词出来,时间限定为一炷香。”
听了这个题目,素问马上就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实在是太贴心了。古往今来写乡愁的诗词不胜枚举,她随手就能抓出一大把。
知道题目后,素问并没有急着下笔。她开动脑筋,开始在脑海里搜寻与乡愁有关的诗词。她的第一反应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但立刻就否定了这个念头。这首诗是写重阳节的,与她现在的处境并不相同,所以坚决不能用。
放弃了这首诗,素问只能继续在脑海里搜寻。如同过电影一般,一首又一首诗词在她脑海里闪现,最后却又因种种原因被放弃。
就在有些心烦的时候,素问忽然想起了曾经背诵过的一首。想起来的第一时间。她就忍不住在心中默默念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毫无疑问,这首原曲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尽管只有寥寥二十八个字。但却生动的刻画出了游子漂泊在外的凄苦心情。
想到这里,素问立刻就打定了主意。
第370章 考论语
听完了短短二十八个字的小令,在场众人好半天都没能回过神来。必须承认,这一首小令虽短,但表现出来的意境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过了一会儿,陈德全首先反应过来,轻咳一声道:“素问,你这首小令尽管短小,却令人回味无穷。我这辈子读过的词不算少了,但如这一首小令一般动人心魄的却并不多见。虽只有寥寥二十余字,却让我们唏嘘不已。”
见他出言称赞,旁边一位名士马上接过话头,笑呵呵的称赞道:“华小姐,你这一首小令匠心独运,游子凄苦的心情描绘的入木三分。”
听了两人的称赞,素问立刻就露出一脸不好意思的神色。说实话,她这可不是害羞的表现,反而是羞愧引起的正常反应。她借鉴了前人的诗作,结果因此获得了别人的称赞。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但心里仍然有一道坎。
与素问反应不一样,台下众人马上就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这首词浅显易懂,即便没念过书的人,听起来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台下的围观群众里大部分是识字的,但不识字的却也并非一个都没有。这一首用词简单的小令,恰恰获得了他们的由衷喜爱。哪怕只听了一遍,他们却也能将那二十余字牢牢的记在心里,并反复不断的咀嚼其中蕴含的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除了一些不识字的围观群众外,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感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