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页)
于一个知县十个月的工资(不包括他七顷以上职田的收入),这个时代,座钟主要是一种奢侈品,但是一个普通的座钟,对于工资收入丰厚的官员来说,并不算是奢侈。著名的沈括所买的梦溪园圃,花了钱三十万,也就是三百贯。苏轼和程颐都有以数百贯买田的纪录,苏轼大约是十顷左右,若是良田,约四五顷;而程颐是买了二十余顷无主荒田。虽然数百贯具体是几百贯不详,但我们约略可以感觉到当时大宋的物价。另外,当时一匹马的价格是三十贯左右,一个座钟相当于十匹马。所以,三百贯虽然不算高,一般的士大夫都买得起,但是也绝对不算低,穷人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三百贯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另外,此处这个二千七百万贯的数据,则是大概的市场估计,当时全国一年岁入岁出,都是三千多万贯,若谓一年可以有二千多万贯的奢侈品收入,那在短时间内是绝不可能的。
第一卷《十字》 第十三节 婚姻大事(上)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30:08 本章字数:10948
与政治无关。
——《政治学》
石越笑道:“那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给桑伯父,百分之二十用来招蓦各地的富商大贾一起合作。多一点人合作,有好处的。”
唐甘南眯了眼睛想了一下,说道:“子明,给桑家我没有意见,但是不需要别家加入了,钱我自然有办法,不如那百分之二十你自己留着。”
唐甘南不太喜欢别人来指手划脚,他自己占百分之三十,每年的利润最低也有九万贯——而且肯定大大高于此数,否则他就不叫“笑面狐狸”,因此虽然前期投入大一点,但是他觉得经营得好,两三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所以根本没有合资的必要。最重要的是,给石越的话,本来就是理所当然,而石越也不会来干涉他的经营,他依然大权在握。
石越笑了笑,百分之二十,并不是小数目,每年的分红最少都是六万贯。但是对于他来说,金钱的确意义不大,而且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唐家和桑家,他控制得都很好。桑充国的意外事件,暂时来说,并没有让桑俞楚生出什么异心。何况宋代优待百官,并不是一句空话,石越现在工资,加上职田、赏赐,养上几十个门客都不成问题。
他正要开口拒绝,李丁文突然说道:“直接划到公子名下,并不方便。到时候必然遭御史弹劾。”他这样说,实际上倒是替石越答应了。
石越看了李丁文一眼,却见司马梦求朝自己使了个眼色。他知道他们必有原因,便不再说话。
唐甘南笑道:“这件事我会安排,子明不用担心。”
李丁文眨了眨眼睛,嘻笑道:“非也,非也,你误会我的意思了。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别有妙用……”
他如此这般一边说,司马梦求一边补充,但让唐甘南以为他们早有预案一般,其实石越却是知道李丁文和司马梦求,不过是刚才听到这番谋划,而即兴想出来的主意。
唐甘南听他说完,虽然心中略有不甘,但想想那的确也是个好办法,而且对自己和石越,都有许多好处,当下便点头答应。他一生中做过无数决策,最正确的一项决策,就是决定永远站在石越这边,这时候更不会有丝毫变动立场。
白水潭联合钟表商行在金明池北岸的船坞里敲定,这件事影响最深远之处,莫过于其后在大宋各路州兴办起来的技术学校,第一批技术学校遍布于南方的五十个城市,其后渐渐遍及整个国境。这件事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技术传承方法,称得上是革命性的转变。虽然其最初的意义,不过帮助唐家等商家控制的作坊迅速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工人而已。
另一个怎么样夸大也不为过的重要内容,就是石越分给白水潭学院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这笔不菲的固定收入,立即让白水潭学院成为底气十足的学校,其后白水潭学院各种研究院的陆续出现,其经费之保障,全赖于此。
唐甘南对于石越主动提出来把白水潭钟表联合商行的总部设在杭州,又提出来先期五十所技术学院全部设在南方,连汴京都不开,想也不想就全部答应了。他明白这种做法的用意,也明白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此时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快点去和李丁文、沈括等人谈好细节,金明池的春光,突然间格外的美好。
似乎是为了配合他愉快的心情,忽然有丝弦管乐之声从湖面传来。众人此时心情都好得不得了,不由静心来细听歌词,却是从未听过的调子,歌辞依稀是:“珠泪纷纷湿绮罗,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