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两种人的舞台(2)
但是,具备杰出“业务能力”的人,往往拙于“宫廷政治”的手段,举世瞩目的政绩并没有给他带来起码的平安。他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政治对手萧望之的暗算。
萧望之与韩延寿素无过节,但后者的声望显然让他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当韩延寿正一门心思在帝国的基层励精图治时,萧望之早已经暗暗为他张开了布满倒刺的鱼网。
第二种命运则以王凤为代表。
王凤是王莽的大伯父,也是王氏外戚集团的奠基人。此人不仅拥有过人的政治权术之手腕,还拥有卓越的治朝理政之能力。在他辅政的11年期间,西汉王朝出现了自武帝以来最壮观的“人才济济”的局面。许多名噪一时的能臣名吏,比如朱博、陈汤、薛宣、王尊等人,不是受他的举荐,便是受他的庇护。
更重要的是,王凤此人虽然“专权”达11年之久,却素无私心。史书中不但没有关于其个人生活腐败的丝毫记载,也没有关于其子女的任何信息。他在临终前还专门给成帝留下遗书,特别提醒这位“绣花枕头”般中看不中用的皇帝,不要重用自己的几个亲弟弟,因为他们只知道个人享受,对天下社稷的安危漠不关心。
仅从个人的生命来讲,王凤虽然算得上是“善终”。但是受他那位颠覆了刘氏政权的侄子王莽的牵连,使他竟然莫名其妙地背上了“奸臣”的骂名。
这一背便是2000年。直到今天,主流的观点依然认为他是个“窃国”的大奸臣。
第三种命运是以王尊为代表。
王尊一生的仕途五落五起。此人不仅“能”,而且“勇”。
东平王刘宇是当朝天子(元帝刘姡В┑那资迨澹�巳讼蚶唇旧莶皇胤ǘ龋��⒏��傻募溉瓮豕�┫喽寄盟�挥邪旆ǎ�ㄓ幸员厮乐�母叭蔚耐踝鹧狈�怂��
王尊担任的最后一个官职是东郡太守。在他的任期内,东郡发了大洪水。为了稳定民心,他竟然坐在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危堤之上,整整一个晚上,直到洪水退去。
王尊的幸运在于有首辅王凤在朝廷为他“撑腰”,否则,他应该不会得到善终。
第四种命运是以傅喜为代表。
哀帝朝是傅氏外戚集团的天下。傅喜是这个集团中最受天下人尊重和期待的人物。但不幸的是,他却与自己的亲姑母傅太后格格不入,一心只为天下,最后被傅太后剥夺了从政的机会。
“藤”的存在轨迹同样发人深省。
最具代表性的“藤”是萧望之。
这位一生都在投机的大儒虽然没有得到善终,但却享誉2000年。这完全得益于他曾在宣帝朝主持过著名的“石渠阁会议”。
“石渠阁会议”是宣帝召集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自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便成为西汉王朝的官方思想。宣帝为了进一步实现帝国的“思想统一”,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召集当世名儒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周堪等人,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史称“石渠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由与会儒生讲解“五经”之异同,最后则由宣帝本人来亲自裁定其对误。这次会议形成了长达155篇论文的《石渠议奏》一书,该书又名《石渠论》。
能够主持最高规格的御前学术会议,自然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戴上“儒宗”的光环,成为“贤者”。同样是儒生出身的《汉书》作者(班氏父子)本着“为贤者讳”的原则,在治史时刻意淡化或回避萧望之的“污点”,努力把他塑造成悲壮的忠臣。——看来人间的“腐败”,还不仅仅存在于官场中。
其实要论学识和人品,刘向当远在萧望之之上,但他却不像后者那么会讨宣帝的欢心,于是便与“主持人”的机会失之交臂。后世对刘向的尊重,完全是因为他辉煌的学术成就;不像萧望之,凭的只是主持御前学术会议的光环。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萧望之曾经是宣帝最看好的“后备干部”,官至“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系全国最高监察长官)。也正是这段青云直上的日子里,他为了“独领风骚”,大肆打击可能抢他风头的名臣能吏,先后将赵广汉、韩延寿等地方大员迫害至死;也正是因为他的谗言,才使得立下不世奇勋的冯奉世将军备受不公正待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3)
萧望之以“宫廷斗争”见长,但却宿命般地死于著名的阉宦石显之手。石显的斗争手段和冷酷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