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道观和尚上门(第1/2 页)
道观略有些偏僻,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知非道人掘了一汪池塘,打算来年种些莲花;门前两株桃树,老皮皲皱,颇有些年月了;还有七八颗老梅,生的颇有意趣。知非道人在门前的空地上种了几畦青菜,又环着道观植上了一周慈竹。一切妥当,今年是看不出来什么,但到了明年,道观必然清幽宜人,是个修行的好所在。
这一日,知非道人正在参研剑术,忽听得有脚步声自远处传来。心下好奇,自己这地界儿十分偏僻,而且因为仇王的缘故,也素来没有香客,莫不是路过之人?虽是如此,知非道人还是收了剑。正要出门看看,便听到一声苍老的佛号:“阿弥陀佛。未知钱塘又有一位道友前来修行,老衲特来拜会。”
知非道人一听,便知这是钱塘县修行势力的地头蛇过来宣示主权了。更准确的说,对方是将这片地界儿都当做了自家地盘。偏生知非道人没有“拜码头”,就贸然落脚,有着扎根的意思,对本地的修行势力来说,无疑是坏了规矩,这口称阿弥陀佛的和尚,这便上门教规矩来了。通俗点说,就是来砸场子的。若是知非道人有些真本事,那倒无妨,否则的话,还是乘早滚蛋,或者老老实实纳头就拜。倒是跟混黑社会的颇有类似。
老实说,这种陋习还真不知是谁先整出来的,知非道人对此颇为不喜。修行人都是追求自由自在,谁个耐烦在这等俗事上消磨时间?格调未免也忒低了点儿。
只是知非道人虽是不喜,却并不意味着他怕了。自习武练剑以来,他又怕过的过谁来着?当即几步来到道观院门外,要打发了上门的不速之客。只是这一照面儿,知非道人却是愣了一下。眼前站着的这个须发皆白,一手托着金钵,一手持着禅杖的老和尚,可不正是那天钱塘江上观『潮』时有过一面之缘的老和尚?
老和尚一见知非道人,便道:“原来是这位道友。上次钱塘江观『潮』,初次相会,便知道友剑法通神,以道友这般年岁,便能有那般高深造诣,老衲佩服之至。今番冒昧造访,道友莫怪。老衲金山寺住持……”
老和尚一边说着话,一边便要往院门走进去。此时佛道两家关系固然紧张,但终究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是以老和尚并不觉得自己进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知非道人居然真的就拦住了他:“佛道两家,虽无高低之判,但有门户之别。若无邀请,贫道不会擅闯佛门禅院。和尚是佛门高士,想来也是如此吧?”一句话,不软不硬,却是打断了老和尚的自我介绍,并且噎了老和尚一句,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这小小道观并不欢迎对方。那种疏离冷漠,兼着淡淡的嘲讽意味。老和尚人老成精,如何听不出来?
只是知非道人的这种态度,倒是真的让老和尚颇为意外。须知道,自金门羽客——佛门口中的妖道林灵素过世之后,道门便被佛儒两家联手打压,声势大不如前。
如今之势,却是佛门昌盛,是以一般道人对佛门总是退避三舍。知非道人虽然能耐在身,但这般不给老和尚面子,却也是稀罕得紧。
老和尚到底人情练达,也算是有道高僧,自然不会因为知非道人的不客气便要出手打压。事实上,这次前来,主要还是探探底,顺带警告下对方,莫要再自己的地盘儿搅事情,如是而已。
是以,面对知非道人的不善,老和尚收回了要踏出的那只脚,却道:“道友这般作为,似乎并非待客之道。传扬出去,难免与道门声誉有碍。”知非道人并非弱者。若是打斗起来,老和尚虽然自信必胜,却也不敢保证自己毫发无损。为了一时意气,并不值当。
知非道人微笑道:“老和尚此言差矣。不请自来,非是善客;不问而入,乃强人行径。贫道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将你视为客人。”
老和尚心中也有些恼火,表面上却是不愠不恼,展现出了佛门高僧极高的涵养:“如此,到底确实老衲失礼了。道友光风霁月,当不会斤斤计较吧?”好个老和尚,轻飘飘的一句恭维,却是堵死了知非道人退路。不管如何,只要知非道人还要些面皮,便只能客客气气的将他迎进去。
知非道人纵使心里再怎么不爽,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将老和尚请进屋内,倒了两碗凉水:“贫道这里清净简陋,又不曾骗得信众香火供奉。是以无茶无酒,唯一碗山中清泉招待。大师佛法高妙,想来应是不会嫌弃的吧。”
老和尚似乎听不出知非道人的挖苦。事实上,他主持的金山寺并未如知非道人说的那般不堪,相反的,却是一直秉持着与人为善,普度世人的宗旨,算得上是真正的佛门有道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