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人事送给和尚,以感谢他给自家送来了薪火。有那殷实的人家还会请和尚们进门,做个法事。为家中祛除一下晦气。
和尚们走后,道士们就会来了,又或者道士们走后,和尚也会跟着来,他们两拨人从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出现。
然而。最神奇的事情则是,不论和尚还是道士,他们对县里每个村子里每家每户的家族情况了如指掌。比如你家要是一家富户,绝对会有一群和尚过来帮你送薪火,如果你家是穷人,那绝对只会有两个小沙弥过来送,其他的和尚们连和你照面都不照面。
当然了,和尚和道士们也没有透视眼,其实在宋代想要分辨一家有没有钱,很简单,就是看墙和大门。安家的院墙是一人多高的粉墙黛瓦,两扇漆黑的大门,左右的石门墩上刻着书箱,证明这一家是读书人家,而台阶和大门楼则是说明了这家是有功名的。
吕氏穿着一件蓝色褙子,站在梯子上,正努力的将柳枝和桃符往门楣上挂。宋朝人对柳枝的喜爱超过了任何的朝代,不论是哪个节目都喜欢在门上挂柳枝,而桃枝则是有祛邪的作用,所以一到节日里,这两样东西便会被家家户户挂在门楣上。
大郎和铭哥一左一右站在她的身边,仰着头看着吕氏往门上挂,安木则是笑吟吟的站在门内。李进站在吕氏身后,不停的指挥她往上往下,气得吕氏恨不得把柳枝插在他的头上。
“阿弥陀佛……”领头的头陀双手合十喝个喏,吸引了门前众人的注意力。
李进见到是几个和尚和沙弥,急忙双手合十也还了一个喏。和尚先是说了一番家宅兴旺,人畜平安的话后,便从身后的炉子里挑出一块烧得通红的石炭来。李进忙将早就放在门边的炉子拿了过来,大和尚便将石炭放进了炉子里。看到了里面已经放的有一块石炭了,脸上露出微不可查的笑意。
“麻烦大师父给家中送的新火。”李进笑着拱了拱手,将怀里的一个红色锦囊递到了大和尚手中。
大和尚拿手一捏,里面是不是二两便是三两的官银。挂起满脸的笑容:“阿弥陀佛,檀越乐善好施,我佛保佑贵舍人畜皆安……”说到这里,看到门里还站着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娘子,忙又补上一句,“佛祖定会保佑贵宅得一金龟婿,日后封候拜相;贵宅的小公子日后定会出将入相,满门富贵。”
李进最喜欢听的就是这一句,哈哈大笑,又从怀里摸出一个锦囊塞到大和尚手中,“呈大师父吉言,日后我家若是真有此造化,定会在大师父的庙里点上几盏长明灯。”
大和尚笑眯眯的,又躬身唱了一个肥喏,刻意看了这家的门楼一眼,暗自将沙湾安家记在了心中。
“这个和尚比刚刚走的道士会说话。”安木看到和尚们走远了,吃吃的笑道。
吕氏好不容易将柳枝插好,从梯子上面爬了下来,拍了拍手,道:“这些和尚道士就是吃的油嘴那碗饭,若是再不会说话那可怎么得了?”
李进听到她这句话就不怎么乐意了,骂道:“大师父们还没有走远,你胡言乱语个甚?万一被人听到又要惹麻烦!”
吕氏这才缩缩肩不再说话。
到了寒衣节那天,安木领着大郎过去给安举人和高娘子上了供烧了寒衣。又在坟前哭了一阵,才转回家。
还没有走到家门口,便遇到了古娘子母子三人。
古娘子这一段的日子不太好过,村子里的人也不知怎么回事,老是抵触她。她找了好几家也没有找到一家愿意佃她田的佃户,迫不得已便在县里找了一户流民。只供他们吃饭和穿衣,不给工钱那种。流民是只要有口吃的就绝不会拒绝,听到古娘子能给吃饭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抢着到她家去种田。
古娘子倒也管那一家两顿饭,可是不是麦糖就是一些坏掉的杂粮,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买来的。
流民有口吃的,一开始还是感激,可是时间长了,总是这样吃也吃不饱啊。干活便没有别人做的快,古娘子就挑三挑四的嫌弃流民做得不好。只要流民做的不好,古娘子就不给流民饭吃。时间一长,流民的处境便被全村的人知道。
偶尔,还会有人给流民几口吃的,毕竟大家都看着那家挺可怜的。可是古娘子却认为村民们在嫌弃她,这是我家请来的佃户,你们给他们饭吃是不是在暗地里嘲笑我家不让他们吃饱?就和给吃浪民饭吃的几家吵了几次架,时间久了,就不再有人敢给流民东西吃了。
按说,古娘子以前也是有家有产,断不会是这样的小性的脾气。可是自从家里败落,家中的男人们死的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