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时候又可以回来钱,不是为建房子,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资产的泡沫化,这个是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来的,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大片的土地圈了,农民就不种地了,不种粮食了,不种菜了,不种水果了,因为没法种了。
� 盈科工体四号地
最有知名度的要数工体四号地,当时这块地是香港盈科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旗下的房地产公司拿走的。当时这块地整个的拍卖价达到5�1亿元,这块地的规划面积才4�6万平方米,折算完之后楼面地价就达到1�2655万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最好的楼盘最贵才卖到1�6万元左右。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这块地的开工日期为2006年9月20日,为赶在奥运会前完工,项目约定的竣工日期为2008年3月31日。然而这个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最终变成了一纸空文,直到今天这里仍然只是一个大坑。后来香港上市公司瑞安建业向盈科大衍地产公司作价约1�18亿美元购入工体四号地项目,也就是说,工体四号地的交易为盈科赚取税前利润大约为2�35亿港币。
这种大有来头的开发商是明目张胆地囤地,而更多的开发商则和土地监管部门打起了太极拳。
� 华润集团:华亭嘉园闲置12年
如果土地闲置两年不开发还不算奇特的话,那么,华润一块土地闲置12年没有开发,那就不能不让人觉得稀奇了。
华润置地业主、知名演员吴若甫向媒体爆料,其1998年购买的华润置地开发的华亭嘉园,直至2009年9月才开始动工,并且与当初协议发生了较大变动。
消息一出,华润置地闲置土地达12年的“古董级”开发项目,引起媒体关注。
对于闲置土地处理的相关政策早就出台了,早在1994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1999年国土资源部门又发布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这两部法规中明确规定,“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而尚未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这些法规白纸黑字地写在那儿,规定也是一次比一次严,为什么我们看到开发商还是敢明目张胆地大肆囤地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圈地屯地,养鸡的不如倒蛋的(3)
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初期在一些城市确实曾起到盘活部分土地资源的效果,但由于执行标准弹性较大,近年来该政策“只听楼梯响,难见人下来”,两年大限几乎变成“无限”。那政策执行难在哪儿呢?
政策下发的头几年各地均有所举措打击土地闲置,这在南方地区尤其明显,以至于国土部在2007年底明确鼓励各地“推广借鉴广东省东莞市处置盘活闲置土地经验”。
相关资料显示,东莞市历史形成的应处置闲置土地4�57万亩。截至2007年6月,东莞市累计处置闲置土地4�3万亩,占应处置闲置土地的94�1%。当时最大一单罚款指向和黄集团旗下一房地产公司,开出了近8 000万元的罚单。
“处置闲置土地要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很多单位和部门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东莞市国土资源局新闻发言人刘杰如是表示,这也应是该政策执行难的最大阻力所在。一块经营性用地价格动辄上亿元,罚单难以轻易开出。
� 为什么难执行?
难以执行的原因还在于闲置标准不好确定。如果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没有约定具体的闲置时间界定,政府就没有依据收回土地或罚滞纳金,“在出让土地的问题上,开发商和政府是平等的买卖关系,虽然有闲置土地的政策存在,但司法大于行政条款,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什么情况下闲置收回,土地是否闲置就不好界定,也就难以收回。”
正因为上述原因,闲置土地收回的政策执行一直存在较大弹性,当风头紧、市场好、需要放大土地供应时则收紧政策绳索,警告闲置土地开发企业;当市场走弱时,则放松执行。导致时至今日,因拖欠土地出让金被收回的土地时有耳闻,因闲置收回土地的案例则少能列出有代表性的地块。
如今,老的闲置土地尚未完全开发利用,新的高价地又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地荒论”不时抬头,闲置土地处理不能再继续纸上谈兵了。
那么要打破这种现象,个人觉得,第一如果政府能出台政策把土地出让金大部分都收归国有,那么地方政府就会失去拍地的冲动,因为他们这块没有太多的利益,那么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