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来者,鱼渐小而味
渐减矣。”《本草纲目》关于金鱼的记述,曾被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引用以
说明金鱼在家养下发生变异的事实。李时珍的记述是这样:“金鱼有鲤、鲫、
鳅、数种。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
好自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银鱼。亦有红、
白、黑、斑相间无常者。”(《金鱼·集解》校点本第四册,第2450 页)
《本草纲目》介部所列生物有水龟、绿毛龟、蟹、蚌、贝子、蛤蜊等。
关于珍珠(真珠)的生成情况有详细记载:珍珠为蚌腹中特产。蚌之孕珠,
如怀胎,谓之珠胎。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左思《吴都赋》“蚌蛤珠胎,与
月亏全”是正确的记载。珍珠有大小,颜色各异。李时珍引《格古论》云:
南番珠,色白圆耀者为上,广西者次之。北海珠,色微青者为上。粉白、油
黄者下也。西番马价珠为上,色青如翠,其老色。夹石粉青,有油烟者下也。
《本草纲目》对于462 种动物的记载,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动物学
著作,它不只论述了这些动物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描述了许多动物
的形态、生理特征、繁殖情况及病症等。当这本书传入西方后即引起许多生
物学家的重视,对世界生物学研究无疑作出了贡献。
三、对农学的研究
《本草纲目》关于草木、谷菜、禽兽等药物的论述,包含着不少的农业
生产技术知识。当我们抱着探讨古代生产技术发展的目的来研究《本草纲目》
时,发现其中包含的生产技术知识相当丰富。《本草纲目》是百科全书式的
著作,对不同的科学家具有不同的科学价值。药物学家从中汲取药物学知识,
生物学家从中汲取生物学知识,农学家们能够从中汲取农学知识,这是十分
自然的。
《本草纲目》中的草、谷、菜、果等部,论列了许多农作物、果木和粮
食加工产品。所载农作物,有数十种之多,今天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物差不
多应有尽有。
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糯米)、粳、籼、玉蜀黍、大豆、绿豆
等。
经济作物有:胡麻(芝麻)、大麻、芸苔(油菜)、甘蔗、桑等。
蔬菜有:葱、蒜、莱菔(萝卜)、生姜、菠菜、苦瓜、丝瓜等。
果类有:李、杏、桃、梨、桔、柑、荔枝、龙眼、葡萄、猕猴桃等。
《本草纲目》对于粮食作物,详载其不同品种、生长的季节、耕种、收
藏的技术,以及这些作物的病虫害。以粳为例,可知其梗概。
关于粳的品种:“粳乃谷稻之总名也,有早、中、晚三收。”“粘者为
糯,不粘者为粳。”
三收的时间:“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
粳,十月收者为晚粳。”“诸本草独以晚粳为粳者,非矣。”
关于水稻与旱稻:“粳有水、旱稻。南方土下涂泥,多宜水稻。北方地
平,惟泽土宜旱稻。西南夷亦有烧山地为畲田种旱稻者,谓之火米。”
栽种方法古今有别:“古者惟下种成畦,故祭祀谓稻为嘉蔬,今人皆拔
秧栽插矣。”还有特种稻和两熟稻:“真腊有水稻,高丈许,随水而长。南
方有一岁再熟之稻。”“香粳,长白如玉,可充御贡,皆粳之稍异者也。”
茶叶,是我国的一种特产。历代所产名茶甚多,远销国外。《本草纲目》
对明代各种名茶的主要产地作了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
益众。有雅州之蒙顶、石花、露牙、谷牙为第一,建宁之北苑龙凤团为上供。
蜀之茶,则有东川之神泉兽目,硖州之碧涧明月,夔州之真香,邛州之火井,
思安黔阳之都濡,嘉定之峨嵋,沪州之纳溪,王垒之沙坪。楚之茶,则有荆
州之仙人掌,湖南之白露,长沙之特色,蕲州蕲门之团面,寿州霍山之黄牙,
庐州之六安、英山,武昌之樊山,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淑浦,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