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为前两种关系源自于欲望,是有条件的,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公平交换的关系。而第三种关系是基于相关人物的精神灵魂的融合,不是基于欲望。也可以说,这种融合本身就是某种欲望。真爱本身就是收获与回报。一个人在有了真爱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与心灵的愉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贾宝玉来认识爱(2)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用生命对爱作了最感人的诠释。当救助人员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但她用自己的身体为另一个小的身体撑起了生命的天空。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了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还在安静地睡着。医生在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现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下了热泪。
其次,博爱才是真爱。爱不能被限制为对一个人。“任何只爱一个人的人实际上谁也不爱”。人一般都有专注的对象(人或事物),心有所属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可是,心一旦有所属就体察不到整体,就会迷失,他就想改变所属的对象,爱从此就暗暗开始向恨转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如果一个人只爱某一个人,实质上可能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其接触以达到某种目的,不过是功利性的行动,当然就不是真爱,也就意味着他除了爱自己以外其实谁也不爱。换句话说,只有博爱才是真爱。“绝代情痴”贾宝玉的爱就是一种普泛式的博爱,其情之真、之洁、之挚、之烈都是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最后有个“情榜”,对每个人都有一句评语。给贾宝玉的评语便是“情不情”。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不管是否对他有情,他都会满腔热情地去怜惜、体恤、爱护,甚至对花草树木都是如此。他爱弱小,不论贫贱亲疏。对表妹黛玉,宝玉自小就知道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这个失去父母的小妹妹。每当元妃赐了东西出来,宝玉就先着人送过去,让妹妹看看,有喜欢的让妹妹自己留下玩。对属于庶出的弟弟贾环,宝玉在被他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的情况下,还为其打掩护。丫头们玩钱,有输了不高兴的,宝玉认为这有什么,玩不就是为了高兴吗,钱算什么呢,你们拿去。他和“年近七十”、“宦囊羞涩”的“营缮司郎中”秦邦业的幼子秦钟往来密切;和“一贫如洗”、“父母早丧”的破落世家子弟柳湘莲友谊浓厚;对为当时社会所轻贱的“唱小旦的”蒋玉菡心生爱慕。在宝玉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宽广的爱。
宝玉情注宇宙万物,对自然充满热爱。他时常没人在跟前时,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咭咭哝哝的…… 宇宙自然之中蕴藏着无数的玄机,万物都是一种灵性的存在。所以说,灵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宝玉的自说自话、自哭自笑,正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真爱。
当然,尽管宝玉有着普泛式的情感,但这份弥散状的情感依然有一个坚固的中心,那就是对黛玉的执著爱情,正因为此,宝玉才能称得上“绝代情痴”。
再次,恰当的自爱与对他人的真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必须有自尊,才能懂得尊重他人。一个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懂得真爱的含义。基督教博爱第二律说:“爱邻如己”。这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爱,一个人恰当的自尊,是对他人真爱的基础和尺度。前面说过,真爱是不求回报的。但这不是说,一个人只能一心爱人而不期望被人爱。而是说,真爱并不要求对等和公平,而是通过爱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在理解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被理解,产生共同的志趣和共通的仁爱,从而相互接受与接纳,一起享受爱的欢愉,分享人生的快乐。
从贾宝玉来认识爱(3)
一个人祈求被爱并赢得真爱,就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真情,多了一份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说,恰当的自爱也是真爱的应有之义。恰当的自爱重点是自我的持续完善与提升。当一个人完善自己的时候,不仅使自己感受到了快乐,也给爱他的人创造了快乐。
爱的功效是和平与和谐。爱对社会的功效是和平,对个体内在世界的功效是心灵的和谐与人生的幸福。爱是生命的阳光,可以使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