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两人还真争出火来,谁也不服谁,打起了口水战,皇帝被冷落在一边,真成了“孤家寡人”。
侍宴的人见二人连臣子的礼数都没了,就奏请赵光义将他们抓起来送吏部治罪。赵光义一笑了之,吩咐把这两个醉鬼好好送回家去。第二天两个人酒醒了,越想越后怕,连忙去皇宫见皇帝请罪。赵光义更绝,装作什么也记不清的样子,对两个人说:“昨天我也喝醉了,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他化解于无形。
对在朝廷上公然顶撞的大臣,赵光义也能宽容,寇准还是员外郎时,曾和他顶撞起来,赵光义生气了,想拂袖而去。谁料寇准竟拽住他的衣服不松手,硬是把事情给解决了才放赵光义回后宫。结果寇准不但没受处分,居然还得到了他的表扬。
不只是对大臣,对身边的侍从赵光义也表现得很宽厚。喜爱书法的他经常练字,一天感觉砚中的墨有些发滞,下笔时不顺畅,就想把砚池里的积墨清洗掉,左右看看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就屈自己的“九五之尊”到池水边洗砚台。可巧,刚刚洗完,侍从就到了,赵光义甩甩手上的水,慢条斯理地说了句:“你们从哪里赶来的啊?”丝毫没有怪罪。
在赵光义统治时期,仍然还有特务在明察暗访,横州知府王嗣宗抓住一个特务,不由分说就打了一顿乱棍,还上了枷锁扭送到京城,附带上了一本:“陛下不信任天下的贤人俊杰,反倒宠信这类人,让他们充当耳目,我私心里替陛下不值。”这还了得,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赵光义大怒,下令把王嗣宗枷起来押解进京。等到了京城,他也消了气,反而表扬王嗣宗正直,官升太常博士。
赵光义生活比较节俭,不肆铺张。在一次宴会上,枢密使王显等一大帮锦衣玉佩的高官都出席了,饮宴之中王显发现皇帝竟然穿了一条旧裤子,不自觉就多看了两眼,赵光义发现了,呵呵一笑说:“我不穿新衣服,就是体谅纺线织布的劳苦,为天下人都能俭朴起个表率。”
俭朴的赵光义痛恨腐败,对贪赃枉法的官员绝不轻饶。虽说宋朝不杀士大夫,但有一条例外,就是贪赃的官吏坚决处死。赵匡胤统治时期,就曾有大名府主簿郭,员外郎李岳,太子中舍王治,将军石延祚、桑进兴,洗马王元吉,侍御史张穆,左拾遗张恂等因为贪污被杀。
到了赵光义时代,在整顿吏治方面也没放松,太平兴国三年,泗州录事参军徐璧,侍御史赵承嗣等也因贪污丢了脑袋。赵光义又下诏规定只要是贪赃枉法的官员,一律严肃处理,就是逢国家大赦也不能免罪,宣布这个制度“永为定制”。可见宋初无论赵匡胤还是赵光义,在反腐败上都是认真对待的。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赵光义终因高粱河之战中受的箭伤经年不愈,再次发作,不治而死。
赵光义早年力图开拓,完成了中国主要地区的统一,但在向北进军时几经失败,晚年被迫守成,内外形势也不太平,内有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外有北方的辽国南下侵扰,西有夏州党项部族的时降时叛,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形势不明的江山。幸运的是赵光义有知人之明,给继承人留下了寇准、吕蒙正、吕端等一批人才,保证了政权的顺利交接。
赵光义统治时期,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国力持续发展……一系列措施为宋朝稳定度过瓶颈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 和约,注定了的道路
“听天由命”的皇帝(1)
太宗赵光义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宋朝从扩张阶段进入了守成的时代。
接太宗赵光义班的是真宗赵恒,他能当上皇帝相当地幸运,因为在通往龙椅的道路上,曾经有过几个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
最大的障碍就是宋初几大谜团之一的“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据说是赵匡胤的老妈杜氏,在临终之前把赵匡胤叫到面前,问他:“你的天下是怎么得到的?”
赵匡胤哽咽了半天,才说:“这是祖先和您老人家积善积德保佑的。”
杜氏叹息一声说:“不对啊,你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后周以幼主管理天下,假如是年长成熟的皇帝,你还有机会吗?所以,等你百年之后要传位给三弟光义,光义百年之后再传位四弟廷美,廷美之后再由你的儿子德昭继位,这样朝政就会一直掌握在成熟的君主手中,社稷才会稳固。”
赵匡胤听从了杜氏的话,让赵普记录下来,收藏在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