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吴重远、北京市宣传负责人丁维俊和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吴建民等同志均参加了会议。伍绍祖主任提了原则要求,万嗣铨秘书长布置了行程。吴建民同志不愧是外交部发言人,思维、口才均不错,他对宣传口径提出了具体建议。何振梁夫妇于9月14日先行赴摩纳哥做工作。
利用第七届全运会,我们又最后请来了几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访华。直至我们行前,在国际奥委会91名委员中,已有70多名访问了我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应该说委员们来访的工作效果要比我们出访的工作效果强得多。通过来访,委员们实地了解了中国,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找到了结论。不少委员访华后就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为配合申办工作,国家体委曾在厦门专门召开体育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我和国务院新闻办、奥申委和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代表均出席了会议。奥申委宣传组的许加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各个申办对手城市的宣传策略,对“悉尼宣传工作的严谨性和外宣尺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倍加赞扬,他同时呼吁,“我们北京奥申委领导应主动利用新闻界,特别是利用好国际新闻界。要改变防卫心理,必须改变视记者为敌的观念。”他提出了我们宣传工作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何振梁同志在4月18日的全国体育主任会议上不无忧虑地告诫与会代表说:“我们的申办工作最不利的一条是对外宣传渠道不畅、不宽!”他说:“西方的宣传从来不客观报道我们,整个世界对我们十分不了解,要多方面工作使外国的宣传机构为我所用。近期我们邀请了53批外国记者访华,强化对外宣传,就是要让世界有这么一个信息:中国是安定的,政治是稳定的。我们要学会利用申办这个载体。”大概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奥申委领导才让我们三人临时承担“特殊使命”的吧。
我们三人当中,王正夫是老大哥,工作经历长,经验丰富,他懂得语言也多。伍主任曾戏称他是王“八国”,意指他能懂八国外语。因为他最初专修俄语,后来到古巴留学又主攻西班牙语,他的英语语法很严谨,他的法语也能阅读对话,还懂些意大利语。虽然不到八国也差不多。许放是我北外的老同学,“文化大革命”中就在一起保周总理、保陈老总。他主攻英语,在摩纳哥期间自然要分管与美、英等新闻界的联系。我则主管与法国和摩纳哥当地的法文媒体的联系。英、法之外的媒体自然全归王正夫同志负责联系。过去我们谁也没有专门注意与新闻界的交往。现在领导交予“特殊使命”,我们自然应主动转向,积极想办法,力争不辱使命,但领导并没有免除我和许放要关照好住在同一个饭店的文艺界和体育界代表的任务。由于许放长期从事礼宾工作,能张罗,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照顾好文体团的任务当然以他为主。
抢占制高点(1)
国际奥委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办的第101次全会,我们内部称为“101战役”,参加这次活动颇有点上前线打仗的味道。既然是“战役”就有司令部、指挥员和多方面工作人员协同“作战”,我们三个人也算是侦察员、情报员。既然是“战役”就一定要抢主动权,抢占制高点,我们的重要任务则是减少西方主流媒体的负面报道,增加正面报道。我们在接受任务时就感到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感到效果如何很难预料,只能拼命去干好。
参加101次全会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由193人组成,分别来自国务院、外交部、中央有关部委、北京市、我国驻外机构和境外公关公司等十几个部门。团内按不同人群和工作分为25片,其中包括驻外使节、体育界代表和文艺界代表各16人,还有民族代表、民间艺人、礼仪小姐各2人,当然还有长期关心支持我国体育发展的霍英东、霍震霆父子等海外企业家13人。由于领导多,奥申委外借翻译18人。另外还有安保人员、医务人员、领导秘书等人员。奥申委本部则派出40名工作人员参加代表团。我们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官员4人,也算一个方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岚清副总理担任代表团名誉团长,团长由北京奥申委主席担任,副团长有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北京市长李其炎同志、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同志和北京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同志等。
代表团大队人员于1993年9月16日离京。我们一早就沿着前一天刚刚开通的三环路上机场高速,半小时就到了首都机场老候机楼。箱子是提前一天托运的,自然方便了不少,但机场工作人员运转不灵,大家在候机楼等了一个多小时。李岚清副总理借机会到大休息室看望了我国体育界和文化界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