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起各自使用毒品的癖好,埃迪承认,离开了这种加速兴奋剂他就没法生活。他还说,肯尼迪总统也吸毒成瘾,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和埃迪在一起生活,伊丽莎白·泰勒无形中便受到了他的影响,并接受了他的生活方式,他们使用毒品也有专门的医生为其服务,他们常常到“欢乐医生”马克斯·杰柯布森那儿打一种“加速”兴奋剂,当然这种兴奋剂是与维他命针剂混合使用的。
有一段时间,伊丽莎白不断地让医生给她注射这种针剂。注射这种针剂后,她就会产生强烈的快感和过度的兴奋感,但这种针剂的使用也使她心动过速、失眠、疲劳,并出现阵发性精神忧郁症和歇斯底里症。为了消除兴奋剂带来的副作用,她又使用麻醉剂。在拍摄影片《巴特菲尔德第八》时,她同时在看几个医生,一说是六个医生,每个医生都给她开麻醉剂;而与此同时,她又托朋友给她弄兴奋剂。她当时的情况有点儿像艾尔维斯·普里斯利,用兴奋剂以进入亢奋状态,使用麻醉剂以进入抑制状态,而这样做却不太妙。由于她大量使用安眠药,常常会睡过时间,不能正常地按时工作,每次拍片总不守时,总是姗姗来迟,让其他演员和摄制组成员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一时间,人们怨声四起,对她这种成了家常便饭似的迟到很有意见。可她仍旧还是老样子。后来,伊丽莎白·泰勒不仅使用一般的兴奋剂,还跟她众多情人之中的一位——亨利·温伯格学会了抽大麻。大麻给她带来的感觉,似乎比以前她使用的兴奋剂更好一些。
吸毒不仅可以使人产生幻觉,使人获得一种虚幻的解放之感,吸毒更能使人丧失自制能力,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将不可避免地损害社会的利益。所以,社会严禁人们吸毒。这样一来,吸毒行为也就不单单是一种个人行为事件,它也可以演变为一种反社会的行为事件。
美国文艺界“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吸毒,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社会意味。艾伦·金斯堡、杰克·克鲁亚克、威廉·巴勒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这些“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对战后的美国社会现实极为不满,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政策又使他们极为憎恨,美国的唯物质主义生活方式排斥人的精神,令人感到窒息。他们感到极度苦闷,感觉生活缺乏意义。由于他们没有能力与各种强大的社会势力进行正面对抗,这从他们的名称“垮掉的一代”上也能看出,于是他们便采取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消极反抗。他们公然蔑视传统,穿奇装异服,长期浪迹于社会底层,厌恶学业,讨厌工作,沉溺于爵士乐、摇摆舞、性狂欢和念佛参禅,漫游旅行,吸大麻,追求神秘体验。他们把自己视为“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要的革命者”。
十 极限体验:感觉的地狱天堂(5)
“垮掉的一代”的成员吸食大麻在美国文化史上是出了名的。一般人吸毒总是私下在秘密的场所进行,但这些人却完全是公开的,而且故意张扬,以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他们故意做给社会看的行为无疑是想让大众们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社会越禁止,越不让人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要做。因此,与其他普通人吸毒相比,“垮掉的一代”成员的吸毒行为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即吸毒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逃避现实,寻求一种非同寻常的知觉体验的行为,而且更是一种反抗社会的行为。吸毒是他们用来向正统社会表示强烈抗议的行为姿态。
从吸毒的行为上看,作家、艺术家与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从内在动机上看却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作家、艺术家是人类感觉极限的探险家、人类新的感觉之门的开启者,因此一切可以用来探索感觉极限、开启新感觉之门的活动他们都乐于参与,一切新奇的体验他们都乐于尝试。他们主动追求这种体验。普通人吸食毒品往往是在别人的教唆下开始的,作家、艺术家则往往主动投身于这种反社会性的生命体验。
毒品的力量巨大而神秘,这诱发了作家、艺术家对其进行探索的热情。他们对于神秘的存在总是特别迷恋,而对有力量的东西又易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感,与此同时,他们又喜欢向神秘而有力量的存在挑战,并力图征服它,使之成为他们的欲望对象。对于毒品,他们在潜意识中存有这种意念:将毒品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把它当成满足欲望的有效工具。
即使作家、艺术家不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他们依然需要一种强烈的生命感觉,需要一种悬崖边缘的刺激感,以感到生命所能给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