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资送不进来,仓库内堆放的大量杂粮,黄豆、小麦、玉米等,没有菜倒无妨,没有盐不行,战士们不补充盐分,人就没有力气。煮黄豆、小麦饭,要乘战斗的空隙,战斗紧张时,煮好了也没有时间吃,常常弄得一天一夜20几小时才吃得上一顿饭。刚到仓库时就先布置各连征集炊事器具、食料、木柴。可是有些连的木柴准备得不够,满洲路对面的木行已经被敌人占领并纵火焚烧,再找木柴也难,要长期坚守,吃饭是个大问题。
第四章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 �谢晋元及时地通过守卫新垃圾桥的英军,转出给上海市市长俞鸿钧的一封信,要求支援盐、糖各500磅,光饼五万枚。这样,我军至少可以坚守四行仓库一周以上。军队在前方作战,急需盐、糖和光饼,要求上海市政府支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消息被等候在桥头的记者获悉,马上登在报纸上,电台在27日当晚就作了广播,一下子成为一封公开信,在租界民众心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还没有等俞鸿钧市长看到这封信,消息就传遍了上海。各界人士纷纷自发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将各种物资送到苏州河南岸,要求守桥的英军让他们过桥,将食品送入仓库,但均被英军拒绝。许多民众看着苏州河北岸我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手里拿着各种食品却无法送入,心中焦急万分,有的迫不及待地将面包、饼干、香烟等,用足力气向对岸扔过去,但无奈河流宽阔,一件件都落在河中,随着河水向东漂流而去。中国民众气愤之极,把愤懑、怨恨的心情都发泄到号称“中立”的租界英军身上。
租界“中立”
四行仓库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是中国地界(华界)与公共租界(租界)的交界处。仓库东面以北西藏路(原虞洽卿路)中间为界,设置铁丝网,路西边为华界,路东边为租界。南面以苏州河为界,河北岸为华界,河南岸为租界。
苏南及上海一带具有典型的江南景色,水网纵横,河港密布,主要河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这二条河流均源出于太湖,在上海外滩汇合,向东自吴淞口流入东海。相传吴淞江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又因其西部为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领地,故上海简称沪或申。吴淞江流经这块土地数千年,孕育和见证了这个昔日的小渔村逐步发展为国际著名大都市的曲折历史。吴淞江是苏州与上海之间交通运输的重要水道,全长125公里,上海人习惯称它为苏州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2)
苏州河(即吴淞江)流到四行仓库这一带,河道宽阔,达到近百米,加以雨季时上游水量充沛,下游还有潮汐涌入,故水势平缓,给两岸居民灌溉和饮用以方便,也是苏沪间交通运输和市内驳运最繁忙的一段河道。昔日,上海的许多工业产品、机械及各类物资,都由河道运往苏南和内地;同时内地的粮食、土产与农副产品,也经由苏州河运往上海。如今,四行仓库及周围地区炮火连天,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河上运输的船舶只能停航,纷纷停靠在上游和下游的各处码头、驳岸边等待。
多少年来,一直不停地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苏州河,已经成为分割上海的一条分界线,河流的两岸被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河北岸的华界,到处是漫天的大火,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敌人炮火的狂轰和火灾的破坏,几乎毁坏了所有的房屋,一片碎瓦颓墙废墟遍地的凄惨景象。日军虽然占领了闸北、虹口、杨树浦,但两个半月的激战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88师在闸北的抵抗,更是使“皇军”的威风扫地。恼羞成怒的日寇,以疯狂的手段,残害中国的平民百姓,肆意发泄其野蛮的*。据当时报纸报道,日本鬼子常以搜查为名,封锁各处路口,挨家挨户,逐屋搜索和稽查,稍有怀疑者,立即予以枪毙;每户人员均逐一登记,到晚间再行查对,人员如有增加或减少,即全部枪杀;男子肩上或手上的老茧,如与枪身摩擦或扣扳机的部位吻合,即予以枪杀。中国民众的财产和箱笼物件均被劫掠一空。年轻女子或被奸淫,或被掳走,受尽其残暴的蹂躏。不论男女老幼,一概要在大腿上加盖“日本”二字的火印,不愿加盖者,立即枪毙。凶残的日本强盗,杀人如同儿戏,把中国老百姓当牲畜一样对待。抢劫、杀人、*,到处放火,把苏州河北岸华界的土地变成了血淋淋的人间地狱。
河南岸是公共租界,则是一派完全不同的景象。大多数的中国民众在帝国主义者管理的租界里谋生,辛勤劳动的血汗被榨取。战争爆发后逃入租界的三百多万“难民”则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而一部分发了横财的外国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