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不断进行备战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迫使我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不久,日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就突破了2000人的规定,“七七”事变后,又多方调兵,达到一万多人。海军军舰、各种飞机、大炮、战车……武器装备及火力大大优于我军。《协定》签订后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日军重建了北四川路底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使之成为非常坚固的堡垒;在公共租界东区与越界筑路的虹口,从汇山码头往东,直到虬江码头的沿江地带都建有碉堡式的房屋。杨树浦地区、江湾、上海西区,“日本人在学校、工厂中到处设有军事要点。”西区法租界的齐祈路上,“建造了军事性质的‘自然科学馆’。”“该馆以研究磁力学、引力规律、天文学等名义对外,此仅为日本人掩饰其他目的之烟幕。据说,该馆亦可作为现代化的炮垒。日本人在徐家汇河附近的房屋,数小时内,在坚固的水泥屋顶上,即可架设大炮与机关枪。这些军械现均藏于地下室内。”(以上引言均为法国《巴黎评论》报道)。日本人建造的此类堡垒化的建筑及据点共有一百多处。。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7)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多次举行以侵占上海为目的的演习。1935年11月6日,英国《曼彻斯特导报》报道:“日军演习选在清晨二时至五时进行,参加者达2000人。各种动作如设置街垒、占领桥梁、安置电话与布电话线均逐一举行。可以说每一名日军均深知在占领上海的命令下达后,应作何种准备与行动。”对战略要点,日军更是利用“演习”或制造摩擦,稍有机会,即以“蚕食”方式派兵占领。宝山路上的八字桥,“一二八”抗战时双方激烈争夺,一日之内数次易手,敌军伤亡千人以上。停战协定签订时,大部分地区为我掌握。日军对此处不断派兵蚕食,逐步挤占附近地区,1936年又强占八字桥,为避免事态扩大,我保安队员只得在桥西南面防卫,隔河同日军对峙。其间,我方数次循外交途径交涉,但日方态度强蛮,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的各中立国代表,也怕得罪日本人,不能主持公道,八字桥附近地区及一些战略要点只能听由日军侵占。
总之,双方在军事上,日方占有各种优势:兵力得到增加,并可由海路源源不断增兵;防御工事早已建成较完备的体系,武器弹药储备充足;挟有海空军优势,完全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火力配备大大优于我军。因此,日本海军陆战队早就跃跃欲试,侵略气焰十分嚣张。早在“七七”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在其主持的大连侵华战略会议上就叫嚣“三个月内就可以解决中国。”面对上海局势,其军政要员纷纷扬言,要在“三日内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实现其“速战速决”,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野心。
面对强敌,我军上下抱着同仇敌忾的无畏气概,把多年来郁积于胸中的对敌仇恨,化为杀敌的决心。262旅523团原分散于各据点,在交接防务后,先后撤回,接手了第524团宝山路以北的一部分防线,使524团留有机动兵力,应对敌人攻击。因部队防线多为柏油马路,挖掘壕沟较困难。按照事前制订的作战防御计划,各部队均加紧组织材料,利用部分房屋,连夜加固工事,准备迎击来犯敌人。8月12日,第87师王敬久部也开到上海,师部驻于江湾的叶家花园,部队布防于江湾、五角场、浣沙浜、吴淞等处阵地。同时,有二个重炮团进驻上海,加强一线火力。
日军探知我军第88师262旅及87师先后进驻上海布防后,便倚仗其坚固工事及优势火力,急于动手,企图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8月13日悍然发动了进攻,我军英勇反抗侵略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就此展开。
初 战 告 捷
1937年8月13日上午九时许,日军舰上炮火向我东宝兴路、天通庵车站、八字桥一带阵地轰击。日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川内传七少将命令部队发起试探性进攻。淞沪铁路从北火车站往东,穿过河南路后,转向东北。双方在此以铁路为界,构筑工事东西对峙。9时15分,陆战队60人从北四川路日本小学据点出发,经横浜桥沿虬江路越过铁路,以轻机枪向我军扫射。262旅524团一营何沧浪营长指挥三连坚决予以还击,打响了“八一三”抗战的第一枪。在我军阻击下,敌军连续进攻一个多小时,以死伤20余人的代价,败逃而归。另一路敌人从其海军司令部出发,沿天通庵路、西宝兴路铁路线一带向我军进攻,企图从侧后攻击八字桥西面的我军阵地。敌人冲过铁路,以机枪、自动步枪猛烈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