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的保证。
劳合·乔治仔细聆听,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的主要观点是和约条款不得摧毁德国。讨论还在继续,克尔被指定对这次会议作总结。星期一,他打出一份草案终稿——《枫丹白露备忘录》。劳合·乔治精神抖擞地返回巴黎,弗朗西丝·史蒂文森说,“他这周要大干一番,不会再忍受法国或美国的无稽之谈。他从长远利益考虑和平问题,坚持认为和约不该留下可能再次引发战争的隐患。”但她忽略了他在和约苛刻的条款以及耽搁起草对德和约方面的“贡献”。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德和约的僵局(2)
劳合·乔治向四人会议展示了这份要求调停人员制订可持续的、温和的和平条款的备忘录。“你们可以没收其殖民地,削减其武装,仅保存一支警力,并将其海军裁至五流国家的海军水平;如果德国觉得1919年的和约处理不公,就会通过其他方式从征服它的人那里得到补偿。”他们不能因置千百万德国人、匈牙利人或其他少数民族于外族统治下,而再次给欧洲留下后遗症;不能刺激来势迅猛的革命力量;最首要的是不能把德国逼向死胡同。“在我看来,目前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倒向布尔什维克并置一切于革命狂热分子的摆布之中,他们妄想通过武力使布尔什维克征服世界。”劳合·乔治描绘了另一幅未来的景象:英、美、法、意将控制各自的海军和陆军建设,只要德国一稳定,作为“全世界正义与自由”的守护神的国联就将接纳崭新的、民主的德国。
这些设想如何才能实现呢?德国必须失去部分领土,但不如有些人想像的那么多;波兰仍将拥有通向海洋的通道,但应尽量少让德国人处于波兰统治之下;适当解除武装的莱茵兰地区必须保留在德国。在萨尔问题上,劳合·乔治没有明确表态。也许,法国可以延续1814年的国界或者只拥有当地煤矿。当然,德国必须放弃所有殖民地,而且还必须赔款。威尔逊对此表示同意,毕竟他自己本来也可以写《枫丹白露备忘录》的。法国人非常气愤,克雷孟梭写信给劳合·乔治说:“如果你觉得和约太苛刻,就让我们把殖民地和舰队都还给德国,也不要为了安抚战败的侵略者,只强迫欧洲大陆国家——法国、比利时、波希米亚和波兰——做出领土方面的让步。”他补充道,认为可以通过温和的条款安抚德国的想法简直是“痴心妄想”。
无论是不是妄想,英国都决定脱离欧洲,不卷入它的问题。欧洲的权力均衡总对英国有利;只有当某个国家威胁着主宰欧洲大陆时,才需要进行干涉。德国曾经是个威胁,但如果现在毁灭它,让法国占上风,是非常愚蠢的。随着情绪逐渐平静,英国记起同法国的竞争以及英德友好的潜势:英国工业需要市场;而德国拥有7000万人口。英国希望欧洲大陆稳定,而不是像遥远的东方那样混乱无序;在欧洲中部有一个稳固的德国将会提供这种稳定。劳合·乔治在和约条款上的多变反映了英国普遍的正反感情并存的矛盾情绪。
从短期来看,《枫丹白露备忘录》成效甚微:英法依然为赔款争执不休;法国人既不估计战争损失也不表示他们想让德国赔什么。威尔逊对格雷森说:“当每一小时都对世界意义重大时,浪费时间就等于犯罪。”但他也担心如果把盟国逼得太紧,他们的政府就会垮台,和平问题就会拖延更久。
克雷孟梭的对德立场似乎变得越来越强硬。他指出英美都有海洋保护,“我们在陆地上必须有同样的屏障。”他索取萨尔并要求对莱茵兰进行军事占领。“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奴性民族,和他们打交道必须依靠武力。”3月31日,他允许福煦在四人会议恳请建立独立的过渡政府。福煦说:“只有拥有莱茵河西岸地区,也就是说,只有德国不变心,才能保证和平。”劳合·乔治和威尔逊都礼貌地听着,但很明显他们都心不在焉。
威尔逊觉得法国人在故意阻挠。他对格雷森说:“我非常失望,和克雷孟梭谈了两个小时,他几乎一切都同意了,但离开的那一刻他又改变主意,返回原点。”四人会议不停地开会,天气很糟糕,坏消息不断传来:匈牙利共产党当政;俄国布尔什维克似乎赢得内战;但泽的德国当局拒绝让波兰部队登陆。
3月28日,当克雷孟梭再次索要萨尔地区时,引发了一场冲突。威尔逊有失偏颇地说法国人从未提及将此作为战争目标之一,而且把萨尔分给法国有悖于十四点原则。克雷孟梭指控威尔逊亲德并以辞职相威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威尔逊的下颚因愤怒而突出,他说这是个有意的谎言,很明显克雷孟梭想让他返回美国。同样怒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