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页)
儿远在西北,做叔婶的也得替他照管些家业,把王家敷衍回去了。这次又来,显然是来者不善。
“请进来!”这三个字几乎是一个个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王大太太永远是走路脚步又重又快,远远的就能听见,人还未到,声音先到了:“听说外甥在西北立了大功,我这欢喜得呀,坐都坐不住,立刻就来了。” 王大太太屁股才在椅子上坐定,就笑吟吟开口直奔主题,“按说这事儿,朝廷少不了要有赏赐吧,这赏赐谁来接?再说了,有了赏赐,自家也该庆贺一番,少不得要开宴吧,这使费又该哪里出?我说表弟妹呀,鸿哥儿的那份家产,也该拿出来了吧?”
侯夫人嘴角一拗,硬挤出个笑容:“人还在西北呢,现在拿出来谁来打理?鸿儿尚未成亲,男人家在外头建功立业,哪里还有精力再来打点这些庶务?”
王大太太把手一拍:“可不是,表弟妹你倒是跟我想到一起去了!我正要说呢,鸿哥儿年纪也不小了,身边也该有个人来帮衬管家理事了。”
“顾家姑娘还小,这会儿还没过十四岁的生日。”侯夫人早有准备,淡淡地道,“顾家太太心疼女儿,总要留到及笄的。”
“我晓得呀。”王大太太眼里闪着精明的光,嘿嘿一笑,“可是鸿哥儿已经十八往十九上数了,一般人家这个年纪儿子都抱上了。顾家姑娘年纪小不能嫁进来,不妨先纳个妾在身边,也帮着照顾鸿哥儿呀。”
第72章
送走了王大太太;平南侯夫人笔直地坐着;一脸冷笑:“想当年,王尚书是何等样的气度,王河道又是何等样的清官;如今子孙也成了这般模样,若是地下有知;怕是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周润叫人送走了沈氏姐妹;悄悄过来陪着母亲坐着:“娘别为这些人心烦。”
方才她都听见了;王大太太是来推销她的女儿的。照王大太太的意思,恨不得明儿就叫女儿进来给周鸿做了姨娘;然后替他掌起他的家业来。
侯夫人短促地笑了一声:“上赶着送女儿来做妾;倒也真是要脸!王家这是穷得揭不开锅了。”
王家的案子还在慢慢地审理;如今看来,当年王尚书和王河道无罪是差不多定了的,那抄没的家产大约也能发还,可什么时候发还,日子怕就远了去了。一则京城里这一阵子都是多事之秋,王家的案子不是什么要紧的,少不得往后拖了拖;二则这案子太久远,不说别的,就是当初抄没的那些家产,如今要查清了也得费一番功夫。
偏偏京城这地方,是米珠薪桂,王家不但是自己来了,还拖了王大太太的娘家人一起上京。原先大约想着进了京就享福,谁知道这三拖两拖的,直到如今还只发还了王家当初的宅子。
这宅子住人倒是没问题,可并不能变出银子来让一大家口子吃饭穿衣,可不是得找银子么。似王家这种,将来就是发还了家产,前程也堪忧。王家大爷以前读的书,早在这二十年里消磨干净了,儿子自不必说,一口气生了四个,也没个读书上进的。光吃家产,可王家是清官,就是发还了家产,也不够他们吃的,王家把主意打到周鸿这边来,倒也不稀罕。当初他们之所以要替长房立嗣,还不就是为的这个?
“她倒清醒。”侯夫人不无讽刺,“听说他们家那位老太太,还指望着孙女将来嫁成官夫人呢。”
她说的老太太,是指王大太太的亲娘。王大太太只有一个哥哥,这回进京,就是带着爹娘和哥嫂一家人上京的。老太太没见过世面,听说女婿家里要翻案,孙女本来在家乡定下的亲事都悔了,要到京城来给孙女找个官儿做女婿呢。
这些事儿,侯夫人不说一清二楚,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王家人发还了宅子之后,她送了几个婆子仆役去听使唤。王家上上下下都不晓得什么叫隔墙有耳,家里那些事儿,婆子们稍加打听就弄明白了。
“那,娘,现在如何做?”周润对王家有些头疼,“这些人怎就不知道要脸面呢?”她平日打交道的贵女贵妇们,也并不是个个都真心交好,少不了当面背后使个绊子的,但脸面却不能撕破,还真是从未见过王大太太这样的山野妇人。
“那等泼妇,知道什么脸面!”侯夫人嗤了一声,摆摆手,“她要送,就让她送,横竖也不是咱们该担忧的。如今我和你爹爹不过是叔叔婶婶,哪管得了侄儿的事,由他自己去做主罢。”
周润有些糊涂:“娘这意思——莫非让王家人进咱们家里来?”
侯夫人轻轻一笑:“不是进咱家。等你‘堂兄’从西北回来,咱们就把该给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