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但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相信严宁,主要原因是严宁所树立的典型太具有震憾性了。
顺桥村外二十多里的公路,蜿蜿蜒蜒开进了山里,白纸黑字加盖着通红公章的合同,让村民心里极具底气,三千亩烤烟基地正在进行着整殇育肥,高耸的烤烟炉,远远的便清析可见,成为了顺桥村一道靓丽的景观;金河湾村占据地利,旅游规划二期工程金河湾项目已经启动,硬质的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村口,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往来;最具有震憾的是靠山村,春节之前,靠山村第二批平贝到了成熟期,这一批种植面积足有六百余亩,然而老百姓除了家里实在缺钱的,出售的却是少量,主要原因是家家户户心里都有一本经,平贝的前景大家都看到了,也都决定了把房前屋后种植的平贝当做种子,向大田里转移,从而扩大种植面积。
有了这三个村当例子,哪个村民再不相信严宁点石成金的本事,估计就会受到全镇人民的唾弃。基于这一点,严宁一提出发展特色黑木耳产业,有一些胆子大,脑袋活的村民立刻琢磨了起来,不断地加大投入,你种二百根木耳椴,那我就种四百根,你种四百根,我就种六百根,院子里面摆不下了,那我就摆到巷道里。这种情况在堰山村最为严重,后来,堰山村支书看到大街小巷摆满了木耳椴,地方还不够用,无奈之下,把村里小学的操场都让了出来,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东海镇抢先抓早,大兴黑木耳种植的一幕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整个榆林便轰动了起来,各个乡镇领导纷纷跑到东海镇来看情况,学经验。钱立运主抓管农业,立刻意识到这里面蕴藏的政治影响,抓住了这难得的机遇,组织全县十二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一百多个村的村干部,浩浩荡荡的赶到了东海镇,就在堰山村小学的木耳椴种植现场,召开了一个专题农业工作现场会,把东海镇的经验向整个榆林推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严宁的名声也随着现场会的召开,传遍了整个榆林官场,渐渐被各个阶层的领导所熟知。
103、暗中调查
103、暗中调查
103、暗中调查
“你看看,这个严宁还真能折腾,还有钱书记,也真是够可以的了,不就是种点黑木耳吗?至于把全县的村干部都招到东海镇去开什么现场会,要我看,简直是劳民伤财,书迷们还喜欢看:!”常务县长把手中的动态简报用力地往县长徐东升的桌子上一摔,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平,用力的将身体往后一倾,直接靠在了沙发上。
“嗯,不错吗,不管怎么说,也是为了榆林农村经济的发展吗,这种植木耳椴真要在榆林铺开了,不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很好渠道吗?这是好事,你生什么气啊?”徐东升扫了一眼桌上的简报,这份简报他昨天晚上就看过了,对严宁发动群众的能力很欣赏,对钱立运玩的这一手借势发力,也认为是可圈可点,其他书友正常看:。不过,看过就看过了,也没放在心上,这些都是小事,随着他们折腾好了,真正的决定力量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钱立运这一番作为却是发力发错地方了。
“哼,这个严宁,仗着名牌大学毕业,有点小才华,就目空一切了,前段日子,我让王恒远当中间人,想要把妍妍介绍给他,他却一口回绝,把老王气得脸色煞白,现在县里都在疯传,说他背景如何如何深,哼,全是狗屁,他父亲不过是个小干部,母亲是个下岗职工,一个草根出身的学生而矣,除了学习好点,还有什么能拿出手的,居然还狂到天上去了……”李志李县长现在对严宁是恨之入骨,王恒远当介绍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结果,严宁毫不妥协的回绝,让他的面子实在有些难看。
“哦,妍妍的个人问题我这个父亲都决定不了,还得随她心意,你就别跟着瞎操心了,不过,这个严宁确实有些张扬了,当初要不是我正好处在运作县长的关键时期,考虑到东海镇旅游规划牵涉了省市众多部门和领导,也不会让他如此轻松的当上东海镇的镇长,现在看来,李庆隆挑了这么一个时机把严宁推了上去,怕是早有所谋,这手腕果然是老辣啊!”徐县长听李县长要把严宁介绍给自己的女儿,心中也是有些意动,不过严宁算得上是钱立运一手提拔的,两方面人不属于一个圈子,没有共融的可能,所以严宁一口回拒的反应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李庆隆,哼,就让他再猖狂一阵子吧,马上就要换届了,林市长入主双江势不可档,如此一来,必定得加大对榆林的掌控力度,这个书记人选非你莫属,等你接管了县委,立马拿下张善成和李忠庭,这样一来徐军、钱立运、势单力薄,除了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