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架之外,比如认为这样的人的存在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的社会后果;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反对的理由都可能是正确的和不可反驳的。
但是,我们应该可以找到被绝大多数人甚至可能被所有的人接受的例子。这些例子的数量是如此地庞大,以至于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神情内敛的人的数量应该是极端稀少的观点,在一瞬间就被彻底颠覆了。我们所说的神情内敛的人就是:所有健康的婴儿和儿童。健康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成长的环境没有恶劣到削弱他的超超我的程度(如没有到可以使儿童患儿童神经症的程度)。
婴儿和儿童符合我们上面说到的神情内敛的人的所有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他们的人格是高度统一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我们陶醉。也许有人会说,婴儿和儿童并不具有独立人格,他们要依赖成|人才能生存。但是,相对于他们的能力来说,这样的依赖有现实的合理性,所以不能作为他们没有独立人格的依据。
《老子》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手?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精神与身体和一,可以不相分离吧?结聚精气以至柔顺,可以象婴儿一样吧?所以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特点就是能够结聚精气,这是神情内敛的另一种表达。
把婴儿和儿童作为神情内敛的人的例子,是一件让人极为振奋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曾经都是神情内敛的人。我们本来内敛的神情,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干扰才变得散漫的。
神经症患者就不是神情内敛,而是神情散漫、不专注(当然我们可以说他将心理活动专注于其症状之上,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就强迫症来说,患者内心强迫性和反强迫性两种力量相互冲突,没有足够强大的超超我将其整合,就造成了症状的出现和迁延。我们尚无法断定,超超我有没有相应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说,超超我是否相当于更高的神经中枢的功能,在它处于抑制状态时,多个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同时兴奋,而导致了强迫症状?抗抑郁药物(如氯丙咪嗪)对部分强迫症患者有治疗效果,是否支持了这一推论?就抑郁症来说,是否是因为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抑制,而导致了低级神经中枢之间的相互抑制?也许这种推论对癔症来说是最适合的,因为癔症的某些症状直接是由脊髓水平的低级中枢的兴奋导致的。
从动力学治疗角度看,治疗的设置和治疗师温和的态度,就是为患者向婴儿方向退行提供条件。或者换句话说,治疗师让患者回忆起既往的神情内敛的状态,并且努力保持它。至于那些破坏他的超超我的干扰性力量,则被此时此地的治疗关系所产生的力量所减弱、消除或者替代。整合就这样被维持下来了,治疗也就产生了效果。从上面提到的生物学角度来看,对潜意识的关注,可能起到增加主动注意力、激活高级中枢的作用,从而实现消除症状的目标。
精神分析最后的目的不是要把我们的心理活动拆解成若干个部分,而是要把本来相互冲突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或者用东方的语言来说,是要恢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所以“精神分析”这个名字也许是不恰当的。
与人格的整合相关的话题是心理治疗各个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理论和方法体系,能够把现有的主要的心理治疗学派统一起来。但我个人认为,将心理治疗的各个学派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整合是不切实际的、虚妄的。这里要引出我们的第二个信念,即:任何理论和方法的整合,都必须建立在每一个治疗师的人格的整合之上。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纯粹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整合,只有理论和方法与使用这一理论和方法的治疗师人格之间的整合。或者再换句话说,离开了某一个具体治疗师,一个所谓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没有意义的。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分别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免费TXT小说下载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动力学上的差异。方法:利用心理动力学原理,分别对使用方言和普通语所产生的移情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方言会使来访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性移情,使用普通话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正性移情,而使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所产生的负性移情可能比使用方言更强烈。结论:语言作为特殊设置,对治疗关系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南部地区使用普通话做心理治疗有利于建立更好的治疗关系,也有利于处置或分析移情性阻抗。
【关键词】心理治疗 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