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货币供应理论(第2/3 页)
如今又快到夏天了,这台风一起,海上通航难度就急剧上升,但由于南北方联系更为紧密,南方各行省需要大量的煤矿石、北方边防重镇又急需各种粮草等,重修大运河已是必然之举。
当然时间上也不用过于着急,朱元璋知道,大运河的疏浚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
李善长翻阅着已经做好的预案,大大松了口气,此次征派徭役和以往强制摊派的并不同,不仅包了出工者两顿伙食,还有一笔工钱,算是朝廷雇人疏浚大运河。
李善长自然知道陛下的性子,没有把握的事一般不会提前透露风声,看来蜂窝煤和煤油灯石油确实让朝廷的收入大幅增长,看金陵城城内百姓的精神就知道了,比去年他离开时看起来更活力十足。
时间很快来到天幕亮起这天,和兴茶食店。
万掌柜听着食客们闲聊,他也很无奈啊,天幕还会不会再亮起这个话题,这两个月他都听腻了。
他个人自然还是期望天幕赶紧恢复的,为了这一天的生意也好,为了能凑一凑热闹也罢,总之交流是人的天性,何况还是这种跨越600多年的对话。
光是了解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听听上面的各种离谱的故事,就足够一个月的谈资了。
“来了来了!”有人惊呼一声,打断了万掌柜的思绪。
万掌柜一看,开头就是动画人物的对话,但上面并没有标有名字,并不知道谁是谁。
今天我们来学习经济学中的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我们知道钱印多了不行,会发生通货膨胀,具体表现为手中同样的钱,买不到和通胀前一样多的东西了
钱印少了其实也不行,会发生通货紧缩,也就是表现为物价下跌,同样的钱,捏在手里越久能买到的东西就越多,市场上的你我他都会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钱留着将来能买更多东西
大家倾向于不消费,市面上流通的钱更少了,通缩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在实际情况中,通缩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通货膨胀
因为通缩的预期一旦达成,那么市面上的各种商品就会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会降价,又形成恶性循环,厂家无法回笼资金,就会关闭工厂,导致大量员工下岗,员工因为下岗,又会更加不敢消费等等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经济学家对货币供应数量展开过研究,他们认为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社会的经济总量是同步增长的,来建立个简易模型说明一下你就懂了
比如假设1个国家只有AB两户人家,A家有米100斤,B家有麦100斤,米麦价格都是1元1斤,此时这个国家的货币刚好是200
过了一年,AB家再收成米麦各100斤,那么此时市面上就有米麦各200斤,货币还是200元,因为是简易模型,所以我们就假定他们不消耗米麦就行了。
此时如果不发行货币的话,那么是不是米麦的价格要各自下跌0.5元才合适?要维持币值物价稳定,是不是要增发货币200才行?
奉天殿前,一干小吏都奋笔疾书。
朱元璋、胡惟庸、刘基、海渊等人都忍不住代入了天幕中提到的建议模型,分别是不增发货币、增发200、增发400等情况。
增发400或者更多的情况他们已经见识过了,很明显理论是正确的,甚至增发超过一定数量,大家都已经抛弃这种宝钞了。
从逻辑上来讲的话,天幕说的理论是没什么毛病的。
“问题是,市场,人心真的会如天幕所讲的那样吗?”
“就拿不增发的情况下来讲,我身为米行老板,去年还卖1元1斤的米,今年只能卖0.5元1斤,那我肯定不干的。”
“对啊,这货币理论感觉怪怪的。”
户部众人当即模拟了起来,说的也是很现实、符合逻辑的话。
刘基皱着眉头说道:“但是你忘了,如夏秋季一般,市面上的米麦多了,价格就自然而然降下来了,冬季时节米麦价格自然会上涨一些。”
“就算你不卖,商品总有一定的保质期,过期了不卖掉就只能扔掉,实际上就更亏了,这期间肯定有议价,直到议出一个双方都觉得合适的价格为止。”
“对啊,怎么忘了这一点。”
“米麦保质期久还好说,像烧鸭点心等吃食影响会更直接。”
众人点头,很快就接受这种符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的说法,也就是说米麦价格波动是很正常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和它本身供应数量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