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页)
郑国宝摇头道:“哪能这么办事?好歹他们是对朝廷有功的,不可薄待功臣啊。贼兵做乱之后,地方上急需恢复秩序,此正是豪杰用武之时。彰德府临漳县缺少捕快弓手。这两人绿林出身,熟悉匪情,做这差使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来立下大功,朝廷自有封赏,前途不可限量啊。我既然答应他们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世袭罔替,不能说了不算啊。”
二人正在闲谈,外面有人来报,说是有方申院主,前来求见钦差。郑国宝一愣“大悲庵的?他来干什么?这几天我好象没抓大悲庵的和尚吧?只有前两天抓了个清凉庵的,可是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等来到客厅,见方申早已经等候在那。见了郑国宝,方申急忙上去施了礼,见了钦差。又从怀中拿出个小盒子,递了过去。“钦差大老爷,这是贫僧从总院药王院那边特意为您寻的龙虎神丹。想那魔教妖女,必然精通采补邪术,钦差虽然天赋异禀,也怕被她伤了本元。只要吃了这丹药,包您大展雄风,杀的妖女跪地求饶。”
大悲庵仗着是方正起家的根本,这段日子,受的打击不大。可是方申大师手上的东西,被郑国宝联合方正敲去十之七八,也只好拿这个神丹来送礼了。
郑国宝见左右无人,不怕有人看见,急忙把丹药揣在袖中。然后问道:“大师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贵干?方才我检点了一下,没抓贵寺的僧人啊。至于支应粮饷,也还不到日子,我记得现在是万寿庵支差的时候吧?”
为了避免官兵无序征收,重复征收的乱现象,郑国宝干脆定下规矩,每十天一轮换,十八门从头到尾按顺序来,不许错乱。各分院也按照时间准备钱粮,不可怠惰。如果钱粮不济,可由当值分院带领官兵前往嵩山派补足差额,均不济者,则可以土地抵扣。
在这种有序的管理体制下,十八门哪十天上门送礼,求钦差高抬贵手,少要一点,也是有规律可掌握。像今天方申这种,就实在太不合规矩,这钦差行辕,可是和尚们顶不愿意来的所在啊。因此,郑国宝只能猜测是自己手下不争气,居然没按规定排程去下面征收,这要不管一管,那便没了组织纪律,长此以往,如何管束部下?
方申一笑“钦差误会了。这是没有的事情,贵部一向遵守规矩,从未违背约定,胡乱征收。贫僧今天来,实在是打听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要来禀报钦差。今有泰山、峨眉、衡山、昆仑、以及河南的武林世家中人并江湖草莽数百,云集开封,似是要做什么不法之事。贫僧恐怕是他们要聚众做乱,特来相告。”(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张芙蓉
河南原锦衣千户刘得意因为与崔少白来往密切,兼且对于河南兵变的事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上报,已经被革职查办。整个河南的锦衣系统,也在之前的兵变里,遭受了巨大破坏,如今还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对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能掌握消息。
国朝对于流民聚集向来查的很严,虽然路引制度如今名存实亡,可是刚刚经历了兵变的河南,有数百江湖人聚集,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安全问题。郑国宝对方申千恩万谢,当场拍板,到大悲庵轮值时,只用准备七天的钱粮就行,另外三天,到嵩山派去吃。
方申摆手道:“那倒也不必。大军支差,也是小僧应尽之责,只是昨日被拿来的那个清凉寺的僧人,还请钦差高抬贵手。他是贫僧……一时糊涂,一时糊涂啊。”
那位僧人,郑国宝收到的情报,是清凉庵班首的儿子,没想到,却和方申有这层关系。这一个儿子两个爹保,倒也是上天垂怜,郑国宝也不等方正,就自己批了条子放人。然后点起人马,按着方申的指点,朝少室山脚下的望嵩亭而去。
方申大师领着儿子出了钦差行辕,先到酒馆为儿子摆酒压惊,嘱咐他回庙里该如何说谎,骗他那便宜老子。喝到酣处,方申一派桌子“张芙蓉,你这骚狐狸。我儿子这么好的和尚想与你结缘你不肯,我就把你弄到国舅那,看看你还能不能摆的起臭架子。”
望嵩亭位于离少林小半日路程的一片旷野之上,那是旷野中供行旅憩息之用。构筑颇为简陋。郑国宝怕打草惊蛇,带的人马不算太多。连瑞恩斯坦那群洋鬼子也都没带。只有任盈盈、王家姐妹以及几十名锦衣卫,河南绿林中又选了数十人同行。这些人都换了装束。内穿甲胄,外着便服。杜松又点了三百马队,等到郑国宝出发后,远远跟随,听令而行。
行不多远,郑国宝从远出跑来五骑快马,为首之人三十开外,生的十分英武,见了郑国宝这支队伍。略一定神,面上神色颇为凝重,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