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是这位金融狂人没有看到还是故意漠视,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任何监督法规都有着抗拒的传统。在这方面如果用中国的一个词语来说,它与美国相关机构就是“一丘之貉”。
在20世纪的90年代,华尔街就强烈抗拒过对衍生品市场的任何监督法规,而美国政府居然也听之任之。就连后来差点成为美元图像人物的格林斯潘,也曾认为管制CDS将是个重大错误,因为他相信管制机构的风险测量系统远不及各个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型精确和复杂。于是,就在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相关法案,给予了金融衍生品可以不像股票、债券或期权等传统产品那样接受美联储或证券交易委员会管制的特权。
后来,这种特权也就似乎成了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钥匙。
2.“潘多拉盒子”的钥匙
2007年12月,起缘于CDS交易的一桩诉讼案件成为CDS市场危机的一次预演。这场预演的主角就是总部设于斯坦福的瑞银(UBS)和当地的一家对冲基金Paramax资本公司。
主要原因是:双方在2007年初谈妥的CDS交易,参照物不是单一债券,而是由双方议定的由多个次贷资产组成的一个抵押债务债券(CDO)被分成数个层次的最保险层次(Super Senior Tranche),担保面额为亿美元。标普、穆迪对该CDO层次的评级是最高级AAA级,年保费较为便宜,为个基点。瑞银购买保险,每年向Paremax缴纳保费接近200万美元。①
拥有资产2亿美元的Paramax公司构造了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并且放入初始460万美元抵押资金从事此项交易。当初在次贷危机没有发生的情况下,该SPE的年回报率是43%。但是2007年中期之后,该CDO中的次贷资产出现违约,虽然CDO层次作为参考物本身还未到违约的地步,但是其价格直线下落,初始抵押资金已不够违约后的赔偿。于是UBS再三要求对方增加抵押资金,但遭到回绝。于是,UBS将Paramax告上了法庭,而Paramax又反过来起诉UBS,说UBS的交易员为了达成交易隐瞒了实情。
美国CDS市场中一个通行的秘密终于不打自招了。
不仅如此,CDS市场的不规范也是交易双方争吵的原因之一,而对冲基金在承保这些CDS交易时,幻想的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由CDS交易引起的交易对手之间的纠纷案例开始在美国各地上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承担保险的一方不像保险公司一样能够赔偿违约后的巨额损失。这其中,诸如贝尔斯登、雷曼、AIG等全球金融巨头,也逐渐现身。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上述巨头们都是CDS市场中最大的玩家之一,尤其是贝尔斯登、雷曼等更是市场流通性的主要提供商之一,账本上记录着与数百家交易对手的数百万个交易。所以,围绕这些家伙的多角债务要比蜘蛛网还密集。如此,当后来雷曼倒掉时,它留下的混乱只能是“大家一块死”。
三、挥舞的“潘多拉之手”(3)
2008年3月14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总裁艾伦·施瓦茨表示,在过去24小时里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严重恶化,不得不向纽约联储和摩根大通银行寻求应急资金。由于贝尔斯登不具有商业银行资格,无法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直接获取资金,因此美联储不得不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该公司注资。
贝尔斯登是美国的优先级市场交易商,公司管理着大量的客户资产,同时为大批中小型证券商提供担保和清算服务。它所面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现金短缺。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场的极大恐慌,纽约股市当天金融股惨遭抛售。贝尔斯登更是出现挤兑濒临破产,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接收,希望能够借此阻止市场恐慌的扩大。
然而,资本的运行规律岂能止于此。
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陷入收购风波尚属首次,由于市场担忧贝尔斯登现象只是冰山一角,接踵而来的可能是更多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于是大量基金开始从商品市场撤离,进而引发了美国甚至国际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由19种大宗商品组成的指标性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指数一周内就重挫了,创下1956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更可怕的先兆还是来了。随后,国际市场上即出现了美元贬值、日元疯涨以及全球股市普跌的情况。亚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