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4 页)
身份毕竟与这些带兵的将领不同。
“不回来也好,只要咱们这帮人混的好,老蒋就不敢轻看了少帅。以少帅的心思,对上陛下……未必是福!”王以哲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跑道上忙碌着的空军地勤人员,轻叹一声,“少帅要是有陛下的一半,也不会丢了大帅的基业!”
盟军的中华总指挥部遵从了陛下制定的“指挥部不进城”的规矩,设在了北平的西郊军用机场,对此陛下的诠释是:军人就是军人,职务再高的也是军人,军人就应该住在军营!城里的高楼大厦是给政府官员做排场用的,一个领军将领住那么好的宅子,那么高的楼,你是找轰呢还是找轰呢?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敌人的指挥官都喜欢住在高楼里,那么最开心的,一定是我们的皇家空军。
平津地区的日军授降仪式都是由延安方面派人主持的,陛下严令:在中华的汉军只管打鬼子,其他都是中华内政,军方人员不得参与。
这话其实挺假,不参与内政还把平津给了延安,?还把人家老卫吓得飞回了重庆。
“不过挺爽!”想及此事,王以哲就觉得好笑,想当年东北军跟随少帅入关后,人家卫立煌仗着是嫡系大员,对自己是正眼都不带瞧一下的,如今风水轮流转,只不过让近卫一师在阳泉活动了一下,就把“虎将”吓得回重庆去告状去了,“你说你老兄至于吗?那离太原还老远呢!”
想到这,王总指挥的黑脸上不禁浮起了开心的轻笑,连他自己都没觉得,直到门外传来“报告”的声音。
进来的是电讯处的参谋,送来的电报让王以哲又是一笑,“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快的电报了,说曹操,电报就到!”
电报是太原的阎百川发来的,这位当初连少帅都看不上眼的牛人,如今在电报中的语气相当客气。甚至对王以哲都用上了敬语:鼎芳兄!
王以哲也是愣了一下,才想起鼎芳是自己的字,话说南华不流行起字,陛下不喜欢这个,说是封建糟粕,大家都是以大名互称,好久没人称呼自己的字了!而且……阎老西咋也管自己称不上“兄”吧?当年这货看到少帅都是以长辈自居的。
再看电报内容,王总指挥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霍路还真是厉害,只是让他到阳泉城逛一圈,没想到他在阳泉城外玩起了装甲集群冲锋,还将一个小山坡生生轰平。这一通坦克打靶,不但吓跑了卫立煌,还将山西王阎百川吓得与自己称兄论弟起来。这货是怕近卫一师再来个冲锋,把猛虎坦克开到太原外面去。
手拿着电报纸,正寻思着怎么给这个溜滑奸圆的阎老西回电,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王以哲伸手接起……得,阎老西这是有病乱投医,电报刚至,说客又到。
电话是正在北平主持日军投降仪式的八路军总司令打来的,老总在电话中的声音颇大,浓重的四川口音也是对阎老西的大惊小怪感觉好笑,“阎百川拜托我请王将军放山西一马,还言他与重庆只是貌合神离,拥蒋拒蒋。”
客气一番,与老总摆了几句龙门阵,王以哲将电话放下,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是盟军指挥部有权决定的,那是帝国外交大臣的活。“军人不干政,专业的活要由专业人士去做!”这是陛下经常挂在嘴角的话,王以哲当然不会去犯这个冲头。
“拥蒋拒蒋?”陛下收到了中华方面的电报,喃喃自语着,“尼玛还你还抗日和日、联共反/共呢……”
“不许说脏话,会被宝宝听到的!”秦映雪冰清的大眼狠狠的翻了陛下一下,在准妈妈的心目中,什么国家大事都比不上对宝宝的胎教重要。
第205章 出关战役
太原的事并不难办,丢给延安就成了。阎百川是个老奸巨滑的人物,但是凭心而论,自辛亥革命的这三十年来,山西在其治下,还算是“社会比较安宁,生产有所发展”。尤其是相对比于其他军阀而讲,阎老西家乡观念重,虽其人崇尚中庸之道,奉行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他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
说白了,就是你们打你们的,谁当大总统,谁执牛耳,我就支持谁。山西不参加军阀混战,闷头发战。对内兴利除弊,发展经济,对外韬光养晦,暗中扩军。但不管怎么样,阎老西统治山西的三十年,发展民德,开启民智,使得山西与中华其他省份相比,还算是比较安定的。
在抗战期间,晋绥军被坂垣征四郎半个师团打的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