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反。伍奢知道这都是费无忌那张臭嘴说的,便大胆反驳道:〃楚王你怎么可以听信小人的谗言,而怀疑自己的亲生骨肉呢。若说阴谋,恐怕还是他费无忌有吧。〃然而,君子与小人闹矛盾,往往还是君子倒霉。因为小人不知廉耻,可以胡编乱造,想怎么诋毁你就怎么诋毁你。而君子却懂得尊重事实,谈到对方还要言斟字酌,深恐言过其实。这样,君子受到的中伤自然多些。
瞧瞧费无忌多么厚颜无耻,他说:〃大王,您不要相信他。他的心是向着太子的。只有我的心是完完全全属于您的。您如果现在不制止他们,他们的阴谋一旦实现,您的性命就难保了。〃楚平王听了,对伍奢立刻拉下脸来,派人把他押送进大牢,并且派司马奋扬去追杀太子建。好在司马奋扬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他奉命行至途中,便派亲信的随从,快马加鞭赶去给太子建报信,告诉他:〃赶快去逃命吧,不然将会遭到杀戮。平王已经派司马奋扬来追杀你了。〃太子听后,抱了抱拳头,对使者表示感谢,便匆匆忙忙逃到了宋国。
谁知费无忌又得寸进尺,他脑子里的假想敌还真多。他想到伍家还有两个儿子,又聪明又能干。若是让他们知道伍奢被关押了起来,肯定会气得牙痒痒。那么,费无忌就危险了。于是,他对楚平王说:〃皇上,伍奢虽然被我们关起来了,但是他的两个儿子还在。将来肯定会为父报仇。我们不如把他们俩也召来一起杀了,这样才perfect呀!〃楚平王说:〃以前召还可以,现在去召,恐怕他们不会来吧?〃费无忌说:〃楚王说得是,不过,微臣想到一个办法。你可以把伍奢当作人质,要挟他们。如果他们不来,你就说要把他们父亲杀了。他们能不来吗?〃
平王便去问伍奢,说:〃你能把你两个儿子召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你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你的命可捏在我的手上呢。〃伍奢十分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他知道大儿子伍尚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有时候脑筋转不过弯。遇到这种事,宁愿愚忠愚孝,与父亲一同受死,也不愿被人说三道四。而二儿子伍子胥则深明大义,不拘小节。白白送死的事情是不会干的。子胥宁愿被人戳脊梁骨,也要隐忍着活下来,把仇给报了。
第三部分 第65节:伍子胥:亦怨毒,亦隐忍(3)
果然如是。楚平王发出召令以后,只有伍尚被抓了回来,而伍子胥已经逃走了。不明就里的人纷纷指责伍子胥的人品有问题,连父兄的死活都可以不顾。子胥肚里咕咕咕泛着苦水,为了报仇,他只能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包袱,开始了流亡生涯。
在这个世间,许多人凭着他们的无知,对人事妄加评论。要是在意他们说的,就不要活了。伍子胥果然是个刚强的男人,心理承受能力极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逃到了宋国,投奔太子去了。然而,此行是否如一首歌里所唱:〃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第二节英雄丧家奔逃
伍子胥刚到宋国,宋国就发生了内战,局势十分不稳定。伍子胥和太子建呆在那儿不是个滋味,就一起离开了。他们的下一站将会是哪里呢?春秋战乱,要找个幸福的终点站还真不容易!他们后来到了郑国。虽然郑国人民很友好地接待了他们,但是迫于楚国的压力,郑国并不敢久留他们。
于是他们又辗转到了晋国,而晋国才不会白留他们呢。那晋顷公倒是很会打算盘。他对太子建说:〃听说你跟郑国的关系不错。我看这样吧,不如你回到郑国去,做我们的内应。等到我们一举把郑国打败了,我们就把它分封给你,怎么样?〃。太子建正愁失去了原本高贵的地位,很想弄个王来做做,这下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回到了郑国,郑国也来者不拒。
太子建便在郑国当起了间谍。这郑国还真够冤大头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好在后来事情败露。正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太子建正在火热地筹划如何与晋国内应外和,攻下郑国。却因为一点个人的私事跟底下的随从闹翻。太子建的脾气也真够躁的,动不动就说要杀了那随从。随从产生了背离之心,便向郑国国公告发了太子建这次回来的真正原因。郑定公听了很气愤,便与子产一起将太子建杀了。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太子建就算能活下去,也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相比较而言,倒是伍子胥更沉得住气。
太子死后,子胥感叹建的轻率。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太子的儿子熊胜,往吴国的方向出逃。他知道楚平王早就把他的通缉令贴到了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于是白天不敢露面,晚上才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