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自序
今天是农历虎年的小年,转眼就到春节。坐在海口的办公室里,我已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地道的海南人。有两个原因,一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有幸参与国务院启动、海南省领导的海南农垦体制改革工作,而经常驻扎在海南,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对这个美丽海岛的感觉,最初是好奇、迷恋,现在是熟悉和温暖,像另一个家;二是作为深度参与者见证了海南农垦成立近六十年来最重大的变革过程,看到百万农垦人在海南四分之一面积的范围内经历的巨大变化,感到见证历史的责任感,当然也因为有一点儿成就感而窃喜。不知不觉地将自己与海南农垦开展的这项工作混合起来,这种混合的情感可能就叫归属感吧,所以情不自禁地会把自己归入“海垦人”的行列。
作为“海南人”,自然想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出把力。别人大规模投资开发,海南省也不缺我们这样的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小钱。我能做些什么呢?就想将自己近三年来在海南农垦历史变革中的所见、所思、所做梳理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亲爱的海垦人。明年年初就是海南农垦成立60周年的日子,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献给她的一份小礼。
同时,作为亲身经历这次大变革的外部专业人士,我也确实感觉到有这个责任将海南农垦及其变革介绍给更多的朋友,让大家了解“海南农垦”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和管理现象,让大家感受她这两年浴火重生式的改革过程,体验这其中的中国经验,并从我可能并不全面的故事讲述中得到启发。
这个责任对我确实有些重,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可能无法让大家感受到海南农垦这次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意义。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这次改革称为“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它涉及国家部委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的改变,涉及海南省对农垦管理方式的确定,更重要的是,涉及海南农垦这样的特大型农垦单位在体制、机制、模式、方向上的改革实践。这次改革,既是农垦企业的改革,也是农垦区域农业的改革,还是相关领域政府职能的改革,这三条主线的改革同步推进,才构成农垦改革的全部边界。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主席、*总理重视,*副总理亲自负责,成立国务院层面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海南省将其作为2008年的一号工程。海南农垦改革的重大意义,可能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体现得更加突出。
其次,我可能无法让大家充分了解海南农垦这次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副总理在亲自调研海南农垦后,曾总结道:“海南农垦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变革时时有,但海南的农垦改革所需资源、勇气和技巧,是与通常所说的优化改革完全不同。有些困难来自表象,经济发展的困难、社会民生的困难给海南农垦改革带来了基础性冲击。有些挑战来自深层,观念更新的难度、利益格局的调整让海南农垦改革经常处于反复和倒退的担忧之中。海南农垦并不缺乏改革,国务院关于海南农垦改革尝试之前也曾启动过三次,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其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多大,在本书中只能做部分揭示。
再次,我可能无法准确总结海南农垦这次改革的经验启示。作为管理顾问,虽然亲身参与,虽然旁观者清,但我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本书中的相关总结是全面的。一是改革涉及领域宽,有些部分可能我没有参与和关注,二是改革时间尚不长,效果的检验还需看未来发展,三是本人认识水平有限,所言偏颇或老调重弹也是正常的。然而,我却必须说出一家之言,那是因为我强烈地感觉到海南农垦改革就其意义、过程、方法、策略、成果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部中国式变革的经典大剧,与美国理论中所谓“变革管理”有重大不同,为了总结中国经验,我先抛一砖,能引“攻玉”则心有荣焉。
重担压于身,只能尽最大努力。为了使各位朋友能清晰地阅读,本书的主线是沿着认识海垦、分析海垦、变革海垦、总结海垦的基本逻辑展开的,共分为十章。同时,我将尽可能以两年多来亲身经历的故事片段来给大家描绘这场深刻而巨大的变革过程。
谈到对本书的期望,我想它应该是一个纪实性的管理著作。纪实,我会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虽然还没几年)场景;管理,我希望各位朋友能从本书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定位有些高,正文还没开始,留给大家做评判吧。
引子(1)
2010年元旦,海南岛上的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大家都在第一时间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告诉岛内岛外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