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页)
张绣心里咯噔一声,见倒在地上的牢卒强忍着没露出破绽,长出一口气。拽着董承便往门外走,“董公,别磨蹭了。快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将军,慢点。我这胳膊上有伤,疼疼……”
张绣一行刚走上宗教裁判所外,历城县的街头。歪倒在裁判所过道和大堂里的行刑官及牢卒就从地上爬了起来,探着脑袋偷偷往外窥探。
“主教大人,走远了!”
“哦!”被尊为主教的行刑官抹一把嘴上的鸡血,从地上爬了起来,不停揉搓被董承踹得生疼的老腰。嘴里嘟囔,“这老东西劲儿还不小。行了,今天晚上的戏算是谢幕了,剩下的就看守城兄弟们的了。都起来吧!”
一名狱卒爬起来嘀咕,“可惜了!”
“可惜什么?”主教问。
“那董承自以为逃出升天。却不知自己终归还是要死……哎,他没挨足81道刑法,死后圣母定不会原谅他,不让他入天国。可惜啊,地狱里又要多一个可怜人。”
“哎……圣母慈悲,饶恕这个无知的人吧!”主教在胸前划起十字。
几十名狱卒同时虔诚呢喃,“啊……天门!”
……
离开宗教审判所后,张绣、董承一行在黑衣人引领下走街串巷。显然,教会军队没有想到有人能潜入到历城这个教区中最为核心的城池中来,防范十分松懈。再加上黑衣武士早就勘察好了城防,不但顺利躲过了巡城的卫队,连董承都被绕的找不到北了。
跑了约莫一个多时辰,身后远处开始变得混乱起来,应该是教会巡城的卫士发现了宗教裁判所里的异样,开始全城戒严。而行进中的董承则味道一股湿气扑面而来,抬眼再看,星光照耀下前方隐隐约约可见几丝粼粼波光。
“那是湖水……大明湖?”他赶忙拦住张绣。“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是一片湖水,无路可走。会被教会的人堵住的。”
292走漏风声
听到董承说正前方乃是一片大湖,无路可走。张绣也跟着顿了一下,迟疑着问领头的黑衣武士,“前方无路,为什么还要往这边赶?”
武士胸有成竹的回答,“将军放心,属下自有安排。”他猛然惊醒,转身问董承,“这位先生,刚才忘了问你,可会泅水?”
别说,董承还青年时颇好戏水,也算是个善游之人。他茫然的点了点头,心中却在纳闷,这壮汉问这作甚?
他没有发问,因为转眼过后,无需回答他便知晓了答案。
只见,一行人来到湖畔,黑衣人大手一挥,“下水。”一众人等噗通噗通先后跳入水中,浮在水面上向张绣二人招手。
张绣亦是识得水性,缓缓滑到水里。
黑衣人首领见董承迟疑不前,解释道:“先生。大明湖北头乃是历城县的北水门。来之前,我兄弟几人在水门下方钻了个大洞。我等只消泅水过去,钻洞而出,便可抵达城外护城河。等出了城,再往城南茫茫山区了一钻,咱们就安全了。”
“原来如此!”董承喜笑颜开,二话不说一头扎进水里。
大明湖的水乃是地下泉水汇聚而成,是全世界唯一的天然地下涌泉糊。所以湖水的温度一年四季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所以在这个三九寒天泡在这样的湖水里并不会太冷。
只不过董承在宗教裁判所里关了十八日之久,受了不少的刑法,身上全是创伤。此时,伤口被矿物质溶度较高的湖水覆盖,顿时传出一阵撒盐似的痛楚。
“呃……”疼痛栖身,董承哇的呛了一口湖水,咳嗽个不停,险些背过气儿去。他这边难受的要命,却发觉其余人等丝毫没有照顾自己的意思。抬头看去,黑衣人和张绣只顾自己逃命,现已在二十多步开外了。
对此,董承并不懊恼。大难临头各自飞乃是人之常情,况且他和张绣之前又没什么交情,人家肯把他救出宗教裁判所已经仁至义尽。没有道理再拽着他这个累赘。
感受到求生只能依靠自己后,董承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他忍着身上的剧痛,拼命划水。畅游着追赶张绣,与张绣一行前后脚抵达北水门。小心翼翼避开城墙上卫士的窥探,潜入水中,摸到水门上的洞口,相继钻出门来,游入宽敞的护城河。顺着河流沿着城墙根,一路向下游漂了二里多地。目视历城县的城墙远远消失在地平线尽头才登上河岸,转向南方,一头扎进了深山。
赶路过程中,一行人只走山路,昼伏夜出。赶来救援的黑衣人还事先在中途隐秘处设置了许多补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