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第1/2 页)
校勘记
三六六一页八行遂作冠冕缨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蕤”北宋本作“緌”。
三六六二页七行粉若粟*(米)**'冰'*集解引李良裘说,按孔传本作“粉若粟冰”,作“米”,斗也。此志北宋本亦作“粟冰”。今据改。
三六六三页一行裳二章按:“二”原斗“一”,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六六三页九行*(接)**'按'*尊事神*(礼)**'只'*据汲本、殿本改。按:聚珍本东观汉纪同。通典卷六十一引作“接尊事神”,无“礼”字。
三六六三页一一行以降神*'明'*据汲本、殿本及通典补。
三六六四页一行乘舆刺*(史)**'绣'*校补谓案对下“织成”言,“刺史”盖“刺绣”之斗。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前书贾谊传“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师古注“绣者,刺为众文”。今作“刺史”,列乘舆上,公侯下,明误。今据改。
三六六四页八行玄冠朱组*(绶)**'缨'*据汲本改,与今礼记合。
三六六五页一行吴都赋*'注'*曰按:下所引乃文选吴都赋注文,明脱一“注”字,今补。
三六六五页二行委貌冠皮弁冠同制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北宋本作“委貌与皮弁冠同制”。
三六六五页二行夏之*(母)**'毋'*追据集解本改。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白虎通“毋追,言其追大也。”字一作“无”,周礼追师郑注作“牟”,释名同。
三六六五页三行委貌以皁绢为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绢”一作“缯”。
三六六五页一六行展筩为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此下脱“筩緌犀簪导”五字。
三六六六页七行*'顶'*不邪漤集解引惠栋说,谓“不”上宜从董巴舆服志及三礼图增“顶”字。今据补。
三六六六页八行太傅胡广说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胡广”上脱“南郡”二字。
三六六七页一行尚书孟*(希)**'布'*奏集解引惠栋说,谓“希”当作“布”,汉隶□即布字,故误作“希”也。
今据改。按:尚书孟布见本书陈忠传。
三六六七页五行名实不副按:“副”原斗“嗣”,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六六八页九行秦即赵而用之按:“赵”原斗“汉”,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六六八页九行貂紫蔚*(采)**'柔'*润据殿本、集解本改。
三六六八页一六行方山冠似进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下脱“前高七寸后高三寸缨长八寸”十二字,当从三礼图增。
三六六九页二行巧士冠*'前'*高七寸集解引惠栋说,谓“高”上脱“前”字。
今据补。
三六六九页二行黄门从官四人冠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官”北宋本作“宦者”。
三六六九页一四行楚庄王所*(复)**'服'*雠冠者是据殿本改。按:殿本考证谓“服”字监本误作“复”,依宋本改。
三六七0页二行纱縠单衣集解引惠栋说,谓“纱”上脱“着”字。
三六七0页四行秦施之焉按:殿本“之焉”作“安焉”。惠栋云“安焉”一作“用之”。
三六七0页五行缦胡之缨武士之服按:集解引黄山说,谓今庄子说剑篇无“武士之服”四字。
三六七一页五行入学小童帻也句卷屋者按:殿本考证谓“也”疑作“施”。
三六七一页一0行服缃帻按:汲本、殿本“湘”作“绯”。
三六七一页一三行解去韨佩按:“韨”原斗“绂”,径据汲本、殿本改正。下“韨佩既废”同。
三六七一页一三行留其系璲按:北堂书钞仪饰部引董巴舆服志“系璲”作“丝缝”,初学记二十六、御览六百八十二引董志作“丝摇�薄O隆傲�嵊诃j”同。
三六七一页一四行转相结受按:御览引董巴志“受”作“授”。
三六七二页一行乘舆落以白珠御览六百九十二引董巴舆服志“落”作“络”。按:
落络通。
三六七二页二行其*'玉'*视冕旒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御览六百九十二引董巴舆服志作“其玉视冕旒”,此脱“玉”字。今据补。
三六七二页三行如*(巾)**'今'*蔽膝据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巾”当作“今”。
三六七三页三行正月刚卯既决按:“决”当依前书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