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青天白日处节义,自暗室屋漏处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操出。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子女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何以下达,惟有饰非;何以上达,无如改过。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象,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疑。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意防虑如拨,口防言如遏,身防染如夺,行防过如割。
白沙在泥,与之俱黑,渐染之习久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磋之力大焉。
后生辈胸中,落意气两字,有以趣胜者,有以味胜者。然宁饶于味,而无饶于趣。
芳树不用买,韶光贫可支。
寡思虑以养神,剪欲色以养精,靖言语以养气。
立身高一步方超达,处世退一步方安乐。
土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桌。
是非邪正之交,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利害得失之会,太分明则起趋避之嫌。
事系幽隐,要思回护他,着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毋似小嫌而疏至戚,勿以新怨而忘旧恩。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凡事韬晦,不独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独损人,抑且损己。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要愈隆。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富贵之家,常有穷亲戚往来,便是忠厚。
从师延名士,鲜垂教之实益;为徒攀高第,少受诲之真心。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病中之趣味,不可不尝;穷途之景界,不可不历。
才人国士,既负不群之才,定负不羁之行,是以才稍压众则忌心生,行稍违时则侧目至。死后声名,空誉墓中之骸骨;穷途潦倒,谁怜宫外之蛾眉。
贵人之交贫士也,骄色易露;贫士之交贵人也,傲骨当存。
君子处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小人处事,宁己负人,无人负己。
砚神曰淬妃,墨神曰回氏,纸神曰尚卿,笔神曰昌化,又曰佩阿。
要治世,半部《论语》;要出世,一卷《南华》。
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
求见知于人世易,求真知于自己难;求粉饰于耳目易,求无愧于隐微难。
圣人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
与其巧持于末,不若拙戒于初。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闻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言学。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与其蜜面交,不若亲谅友;与其施新恩,不若还旧债。
土人当使王公闻名多而识面少,宁使王公讶其不来,毋使王公厌其不去。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忻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徒自坏心术耳。
恩重难酬,名高难称。
待客之礼,当存古意,止一鸡一黍,酒数行,食饭而罢。以此为法。
处心不可着,着则偏;作事不可尽,尽则穷。
士人所贵,节行为大。轩冕失之,有时而复来;节行失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