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罗蜜从东方至南方,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常从东方至南方,从南方至西方,从西方至北方,围绕须弥山。”如果我的设想:般若部是初期大乘的象征,是正确的话,大乘佛教萌芽于东天竺,也就不成问题了。事实上,大乘区别于小乘的一些做法,比如虔诚拜祷、他力往生等等,《般若经》中都能够找到。
11�《我和佛学研究》
严格说,这也不能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我在里面讲了我学习佛教史的经过,研究佛教的原因。我认为,不了解佛教,就无法了解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我反对对佛教加以谩骂,谩骂不是战斗。我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佛教,佛教也有过正面的影响。宗教是人类创造的,只要人类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想人为地消灭宗教,是办不到的,只能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幻想。我还认为,佛教并不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中国的佛教研究实际上还很落后,应急起直追。
12�《外语教学漫谈》
本篇也算不上学术论文,只谈了我对于外国语教学的一些想法。
13�《对于文化交流的一些想法》
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世界民族,不论大小,不论新旧,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都同别的民族进行了文化交流,虽然各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之大小不是等同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经验或者规律:国力强大的朝代,比如汉唐,敢于接受外来的事物,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国力衰微的朝代,胆子就小,自己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14�《我和外国语言》
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我几十年学习外国语言的过程。
15�《在“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我这一篇《发言》共谈了七个问题:一,关于“危机”的问题;二,比较文学的范围;三,比较文学的目的或作用;四,关于新名词的问题;五,世界文学;六,日本文学的启示;七,一国中民族文学的比较问题。
《发言》原来没有题目,后来收入《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一书时用今名。
16�《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第19页译释》(英文)
这是一份英文稿,后面谈到。
一九八七年
本年共写各类文章二十六篇,包括创作和学术文章。基本上可以算是学术文章的有十六篇。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欧、美、非三洲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
这是一篇相当长的论文,后来作为第七章编入我的《糖史》第二编,国际编。
我在上面曾说到过我写《糖史》的原则:我并不想求全,只要von Lippmann和Deerr两部《糖史》中已经有的东西,我尽可能不再重复,那两部著作是完整求全的。我的《糖史》第一编,国内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多方搜罗来的。这一点那两位国外学者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也不应当这样要求他们。在国际编内,有时候非用他们的材料不行,但我也把这种情况压缩到最低限度。换一句话说,材料也基本上都是我搜罗来的,读者一看内容就能够知道。现在这一篇论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使用的都是汉文资料。我是有意这样做的。结果怎样呢?由读者来评断。。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回到祖国(44)
我不是为写《糖史》而写《糖史》,我有我的用意和着重点。我的着重点首先是讲文化交流;其次是阐述中国人在这些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华工们所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牺牲。是中国华工以及接近奴隶的“猪仔”,为美洲许多国家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流血流汗,奠定了基础。最后我还特别强调从非洲被欧洲殖*义的强盗们贩运到美洲的黑人或者“黑奴”的作用。他们牲畜般地被白人奴役,在甘蔗园中、在制糖厂中,他们也是流血流汗,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使南美洲和中美洲产的白糖流布世界。
2�《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新博本76YQ1�2和1�4两张(四页)译释》
这是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新博本76YQ1�2和1�4两张四页的译释。详细情况上面已说过,不再重复。这说明,我在一九八七年仍然从事这项工作。
3�《〈东南亚历史词典〉序》
这不是一篇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